長江日報訊 高端裝備制造業決定了整個產業鏈綜合競爭力,是現代產業體系的脊梁,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引擎。9月14日,由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和武漢城投集團共同主辦,湖北省商務廳支持的“2023中國(武漢)高端裝備產業國際合作論壇”在湖北武漢舉辦,共同探討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途徑與方向。
阿爾及利亞、哥倫比亞、孟加拉、菲律賓、土耳其、岡比亞、奧地利等多個國家駐華使節和外交官員,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聯盟、北京華夏工聯網智能技術研究院等行業專家學者,以及拉法基豪瑞、中興通訊、施耐德電氣、埃森哲、晶澳科技、丹麥威盧克斯、中鐵科工、烽火等中外企業高管及代表300余人參加論壇。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國際國內市場上,中國裝備制造業正在迅速崛起。數控機床領域,已有數十種主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發電和輸配電領域,大型發電成套裝備、特高壓輸變電成套裝備、智能電網成套裝備等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軌道交通裝備、通信裝備、電力裝備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群體,高鐵、海工裝備、核電裝備、衛星制造等成體系走出國門,裝備制造業成為我國新的出口優勢產業。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6.66萬億元,同比增長6.3%,占出口總值的58.2%。
“舉辦2023中國(武漢)高端裝備產業國際合作論壇恰逢其時。”中國機電商會鄭超副會長在致辭時介紹,共建“一帶一路”,裝備制造合作是重頭戲。十年來,中國裝備制造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不斷深化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實現了多贏的高質量發展。受益于開放合作,中國裝備制造業已形成相對完備的產業鏈條,未來中國在裝備制造領域的開放合作步伐將繼續加快,程度將繼續深化。
岡比亞駐華大使馬薩內·紐庫·康蒂指出,先進制造業決定著整個產業鏈的綜合競爭力,是現代產業體系的中堅力量,是推動產業轉型的引擎。他表示,非洲大陸在制造業發展方面仍面臨重大挑戰,未來,將與中國一道,加強研發合作,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合資企業的建立,以支持和促進中非制造業的發展。
“在新的發展和國際化過程中積極推進數字融入,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高質量出海。”中央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原副主任姚堅發表主題演講時建議:要推動裝備制造業的“高端化”,進一步提升裝備制造業的創新能力,提高企業對產業生態的掌控能力;要推動裝備制造業的“智能化”,以數字化轉型提高裝備制造業效率和競爭力,激發企業主體活力,促進信息化建設和產業協同;要推動裝備制造業的“綠色化”,增強裝備制造業綠色轉型的內生動力,推進裝備制造綠色設計與制造一體化,實現產品的綠色化,有效應對全球產業的綠色轉型。
“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正在創造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聯盟秘書長陳東升就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趨勢及重點方向進行了分享。他表示,全球正在步入一個新興產業孕育發展的關鍵時期。而在國內,創新發展進入新階段,并跑、領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不斷增多;區域產業發展態勢明顯變化,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已占據領先優勢,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引領者;戰略產業投資布局加速,央企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投資增速超過20%。
“以往的人工智能只是模范人類做‘已知’的事情,現在ChatGPT可以替代人類做‘創作性’回答。”北京華夏工聯網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喜文以“ChatGPT: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制造業的應用探討”為題分享研究成果時表示,從電力到算力,從工業經濟到模型經濟,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算力正在顛覆包括高端裝備在內的現有行業生態,未來所有的行業所有的企業搞數字化、智能化的思路都要發生變化,要融入其生態。
論壇上,哥倫比亞駐華使館商務參贊奧斯卡、晶澳太陽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孫廣彬、埃森哲大中華區企業技術創新事業部董事總經理杜得揚聚焦“哥倫比亞制造業合作需求及可持續發展機遇”、“低碳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實踐”、“技術推動可持續:雙擎驅動,融合發展”等主題進行了分享。
在主題為“全球先進制造業綠色創新發展之路”的圓桌對話環節,跨國公司50人論壇常務理事車巍、豪瑞集團副總裁級全球合作伙伴負責人劉利嘉、施耐德電氣海外總包行業總經理呂寧、丹麥威盧克斯集團高級顧問羅巖、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趙勇、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萬謙分別就“科技創新驅動”、“數字賦能”、“制造業生態圈”等熱點議題展開探討。
本次論壇也是第23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博覽會特色活動之一,展會期間,還將舉辦“第二屆湖北汽車零部件產供鏈大會”、“第二屆湖北省智能制造產教研融合高端論壇”等20余場會議活動和技術交流會,通過展品展示、項目推介、會議論壇等形式,為各企業和中外企業搭建招商引資、成果轉化、產品宣傳、信息交流合作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