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很艱苦,大約3年,但如今終于談成了。”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幸之昨天說道。他所指的就是上海電氣與西門子的一大戰略聯盟:雙方將分別成立兩家企業,兩大企業的中外雙方股份都為51%和49%。這意味著上海電氣在繼續其風電發展策略:擺脫低端競爭,進入中國和全球中高端風電市場。
程幸之告訴本報記者,兩家新的合資企業中,一個為制造公司,面向中國市場及西門子全球供應網絡研發和生產風機,而銷售公司則負責中國地區的風電設備銷售、項目管理及項目執行、相關開發及服務等。而上海電氣另外一位高層則透露,合資制造企業的銷售額將并入到西門子的財務報表中,合資銷售公司的銷售額則并入到上海電氣上市公司報表中。兩家合資企業的利潤,則按照各自股比來計算并記錄在各自的財報中。
國內企業選擇海外大型風機生產商合作的趨勢,在去年有所顯現。去年9月26日,哈電集團所屬電機公司與GE簽訂協議,在江蘇鎮江成立哈電通用風能(江蘇)有限公司,電機公司持有51%股權,通用電氣持有49%股權,同時電機公司還收購GE能源(沈陽)有限公司49%股權,并更名為“通用哈電風能(沈陽)有限公司”,雙方由此搭建了全方位合作關系的平臺。阿爾斯通電力中國總裁楊國威也在今年6月2日對媒體稱,該企業目前正與兩三家中國國有企業接觸,目標是合資組建一家風電領域的全球性公司,中外企業在合資公司中可能會各持股50%,阿爾斯通可能會把海外的部分銷售額和全部風電技術放入合資公司,對方也將向合資公司注入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
對于以往很多中國風電企業直接獲取海外風電廠商的技術授權不同,這次上海電氣和西門子雙方都將把自己的技術放在合資公司內。程幸之說,不管是雙饋技術還是直驅技術,都會是未來合資公司考慮的風電技術路線。盡管直驅技術受到原材料稀土價格的大漲而可能會讓市場對直驅技術的前景有所擔憂,但是程幸之認為這是一種暫時現象,“不能說直驅技術就要比雙饋技術差很多,各自都有優勢。”
由于中國水域條件與海外不一樣,所以西門子風機還需要進一步的本土化,憑借上海電氣這一國內第一大電氣設備制造商的身份,其零部件采購、銷售網絡、與國有風電場投資者(如電力央企、地方電力企業)的關系也更加具有優勢。
根據國內風機行業排名,目前全國風機裝機量最多的兩大風電設備仍然是華銳風電和金風科技,上海電氣尚未進入到前三;而由于國外風機價格過高,西門子、維斯塔斯、西班牙歌美颯等更是無緣進入到中國風機的前五位。但西門子在全球大容量風機如5兆瓦以上的市場中一直位居第一。隨著我國海上風機和大容量陸上風機市場的逐步拓展,未來兩家公司也希望通過引入西門子的技術搶奪更多的高技術訂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