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樁機精益改善獲得董事長的高度評價:“北京樁機積極探索精益生產方式,按照部件島模式調整了旋挖機結構件生產線,流程清晰、布局合理、物流高效……”如此高的嘉獎得益于北京樁機南口產業園對精益生產的不斷完善與提升。
精益生產思想一直貫穿于南口產業園發展的始終,從廠房建設,到生產布局、再到流程配送,無不滲透著精益生產觀念。但精益思想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技改規劃部部長牟軍表示:“針對生產產能需求的變化和生產實際操作環節中出現的問題,精益生產也要做到與時俱進。”
“部件島”模式是北京樁機精益生產改善的一大創新,所謂“部件島”,即單元化生產,將每一類部件從生產到下線所有工藝集中在一個區域內,猶如在一個獨立的“島嶼”內完成全部生產,故稱為部件島,將裝配行業中“島”的概念引入到旋挖鉆機生產中,這是北京樁機技改規劃人員的首創。
“以人為本,提高產能”是“部件島”模式的核心思想,改善之前,零部件的生產加工過程過于分散,各個不同的工序分散在不同區域,比如一個間套體零件,在焊接區焊接完,被運送至機加區進行打孔,打孔結束后又要送回焊接區進行焊接,來回之間的運輸不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費了時間,還影響到了鉆桿的產能,中桅桿產能僅為1200根/年,已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
“部件島”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它實現了加工機械的分散化和零部件生產的集中化,將每一個零部件從進料生產到產出成品,都在一個區域內進行,免去了許多不必要的中間環節,使工人在工作過程中更加省力,同時產能也大大提升。”技改規劃辦工作人員史艷濤告訴記者。
對于“部件島”模式的優勢,R型中桅桿班班長郭青體會頗深。“以前,SR280RⅡ型號的中桅桿從焊接區運到機加區需要兩個人花上一小時運送,隨著‘部件島’模式的應用,不僅省下了搬運時間和人力,我們工人也感覺輕松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