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10月中旬開啟的紐約股市上市公司第三季度財報季中,全球最大建筑機械及礦用設備制造商卡特彼勒的業績無疑是最亮眼的公司之一。超過10億美元的季度盈利及高達44%的盈利同比漲幅,讓美聯社報道都不得不由此得出“美國經濟似乎沒有走向衰退”的結論。
卡特彼勒集團總裁兼首席財務官(CFO)愛德華-萊普上周在京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該集團已將目光放在了自身增長前景上。其中,新興市場的高增長將為卡特彼勒業務持續增長提供保障;同時,該集團也將通過并購努力把握可能的市場機遇。
新興市場助力業績大漲
卡特彼勒10月24日發布的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盈利規模同比大漲44%至11.4億美元,約合每股1.71美元,高于經濟學家做出的每股盈利1.63美元的預期中值;如除去當季收購礦業設備制造商比塞洛斯的影響,這將是該集團歷史上最佳的利潤收益水平。
美國媒體指出,追逐高增長地區市場是卡特彼勒獲得高額季度盈利的重要因素。此前在本月中旬,該集團宣稱,鑒于巴西快速發展的石油天然氣行業對其動力產品的需求,決定增加在巴西當地產能和打包配套能力并擴展產品系列范圍。
萊普指出,在獲得第三季度上佳表現的同時,卡特彼勒還對自身的增長前景保持樂觀,“這一判斷是基于卡特彼勒在新興市場強大的布局和積極投資所做出的”。他預計,2011至2012年間,印度、俄羅斯、非洲、中東、拉丁美洲等新興地區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預計有6%至7%的增長,“新興市場的發展將保障卡特彼勒繼續增長”。
事實上,早在發布第三季度財報時,卡特彼勒就曾預計,該集團2011年調整后的每股盈利將可能達到7.25美元,高于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的每股6.76美元。
萊普還強調,據聯合國最新發布的數據,全球人口已達70億,大規模城市化進程意味著各類需求的強勁增長,而對基礎設施建設、電力設備、礦山機械設備的需求也將同樣保持增長。因此,城市化進程將是全球經濟長期發展的推動力,也必將醞釀大量市場機遇。
當然,實施并購同樣也有利于在市場競爭中把握主動。除比塞洛斯外,卡特彼勒近期還先后收購了柴油機車制造商EMD及德國發動機制造商MWM。這些舉動無疑有利于促進卡特彼勒在礦山設備、柴油發動機、燃氣技術等領域的繼續擴展。
中國市場非常重要
與此同時,萊普還指出,在卡特彼勒的全球性體系中,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市場”,“中國市場在卡特彼勒全球銷售額中的比重也會逐年增加”。在預計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時,他也斷言,“中國經濟的增速將(較6%至7%的新興市場整體增速)更快”。
此前在10月17日,在卡特彼勒于第十一屆中國(北京)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上展示其本地化的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時,該集團全球基礎事業部總監保羅·克拉克就曾強調,“過去幾十年城鎮化和工業化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機械市場”。
數據顯示,目前,卡特彼勒集團在華共有16家工廠,超過9000名員工,但供應依然緊張。
對此,萊普強調,該集團在華工廠的一半都在進行產能擴大項目以更好地滿足本地需求;“未來幾年內,卡特彼勒將繼續在中國投資10億美元,用于繼續加大諸如挖掘機、裝載機、發動機及關鍵零部件的產能,提升服務質量,加強零部件的生產配送,拓展融資租賃業務及打造符合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保理念的再制造業務”。 針對中國目前出現的設備制造行業下滑態勢,萊普表示,這其實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一方面,行業下滑給產能不足的制造廠商提供了機會;而另一方面,現狀也促使行業企業進行思考,最終使其對行業周期性保持清醒認識。
不過,卡特彼勒尚未考慮在中國本土資本市場上市。萊普稱,卡特彼勒的習慣是在當地融當地的資金。不過,目前的情況是,該集團在華投資和運營能產生大量現金流,支持后面的并購和投資;而過去12個月卡特彼勒也在中國香港發了人民幣債券,足以支持中國大陸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