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沃集團是世界第二大重型卡車和大型客車制造商,第三大建筑設備制造商。如何評價沃爾沃集團在中國的業績?山東臨工的成功和卡客車業務的受挫又當何解?以下為業內資深人士宇辰對沃爾沃集團在華業務的點評。
在歐洲,沃爾沃集團是全球第二大商用車巨頭,是與奔馳、依維柯、雷諾、曼齊名的大型集團,除了工程機械,它在卡車和客車上的影響力也十分強大。由于多年的品牌積累,沃爾沃卡車和客車在歐美擁有數量龐大的用戶。
作為較早推廣全球化戰略的沃爾沃集團,它進入中國汽車市場的時間并不晚,但發展并不順利,這多少讓人有些遺憾。從卡車業務上來說,它與中國重汽成立的合資公司,生產華沃重卡,但發展多年,仍然只有一個空殼,在梳理行業的合資經驗時常常被人提及;在客車業務上,它在中國的兩家合資公司西沃和申沃的發展也很不理想,如果不是上海政府對申沃的保護,這家企業很有可能步亞星奔馳的后塵。西沃在國內的發展也曾有過一段時間的輝煌,不過持續的時間并不長。沃爾沃也曾對外界解釋在中國發展不順的原因,如產業政策限制、市場變化以及車型選擇限制等,甚至還呼吁政府在商用車方面放寬限制,讓技術引進能夠更快實現。
事實上,我國政府、企業和商用車市場從來沒有放棄對高技術含量產品的渴求,而且還在為引進這些技術和產品創造條件,只是這些大企業堅持只推廣高檔客車、堅持高昂的技術轉讓費的做法不適合目前中國的市場現實。最近2年,西沃已經開始根據中國市場的情況做出一些調整,推出價格更低、更有競爭力的產品。筆者在多次市場調查中,也聽到不少客戶對西沃B10客車仍然贊不絕口。
沃爾沃集團在國內并非處處碰壁。在這一點上,我想沃爾沃在工程機械領域的體會顯然比在商用車領域的體會要深。因為在山東臨工項目上,它放下身段,以自己的技術、資金的投入、管理的經驗、品牌的經驗來幫助山東臨工提升(本人不懂機械行業,權且引用沃爾沃的說法),使沃爾沃集團在挖掘機、裝載機市場成為中國第一。這顯然是沃爾沃集團在全球化過程中在戰略思想上的極大進步。因為全球化,必定要以本地化作為基礎。只是沃爾沃沒有把這種經驗復制到商用車領域。
在中國市場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奔馳、曼都在以資本、技術等形式快速進入中國的時候,我想沃爾沃出手的時間也不會太晚,那時的沃爾沃在戰略選擇上會比之前明智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