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朱福壽4月份就任總經理兩個多月之后,東風汽車公司(下稱“東風汽車”)8年來的組織大調整拉開序幕。4日,東風汽車在武漢召開干部大會,宣布了公司組織機構調整及領導分工調整情況。 分管神龍汽車的東風汽車副總經理劉衛東接任東風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東風汽車副總經理李紹燭不再兼任東風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此舉預示著,“十二五”期間,自主品牌東風風神將成為東風汽車無可爭議的重心。 大調整 東風汽車現有的組織架構是自2003年建立起來的,源自東風汽車與日產大規模合資重組時確立的模式,至今已有8年歷史。 朱福壽表示,8年來公司的內外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有必要對現行的機構進行適當的調整。 組織機構調整的主要內容是梳理、調整、補充公司總部現有機構和職能,將規劃投資部更名為“戰略規劃部”,對運營管理部的職能進行調整、更名為經營管理部,新成立組織信息部、國際業務部、資本運營部(資產管理公司)、社會事業管理中心,等等。 東風汽車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以后領導的分工也將會發生變化。之前是板塊管理為主,每個公司副總會具體負責某個板塊的子公司,而以后更強調的是以業務模塊和管理職能為主線的矩陣式管理,強化集團對旗下公司的掌控,對集團資源充分整合。 “十二五”期間,東風汽車表示將加強集團管控,增強協同效應。 另外,東風汽車作為央企董事會改革的試點單位,在決策和工作機制上也不斷進行摸索。朱福壽表示,公司未來將形成以“兩主兩輔會議”為主要形式的決策和工作機制。“兩主”是指黨委常委(全委)會、總經理辦公會兩大決策會議,“兩輔”是指經營分析會、黨群工作例會兩大日常例會。 大自主品牌戰略 原先主管神龍汽車的劉衛東出任東風乘用車總經理,成為這次調整中最引人關注的一點。這凸顯了東風汽車對自主品牌發展的重視程度。 對于發展自主品牌的重視,源于我國“十二五”規劃中對自主品牌發展的要求。根據已披露的汽車產業“十二五”規劃內容,到2015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國內市場份額超過50%,其中自主品牌轎車國內份額超過40%。東風汽車作為央企,發展自主品牌責無旁貸。 去年,東風汽車的自主品牌銷量為98.7萬輛,占其整體銷量的35%。但是,自主乘用車僅有34.9萬輛,和“十二五”規劃中50%的目標相差甚遠。 今年1~5月,東風自主品牌汽車銷售53.44萬輛,占總銷量的42%。在自主品牌乘用車上,朱福壽面臨的最大挑戰無疑是作為嫡系的東風風神。在上海車展時,朱福壽表示,其就任總經理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東風乘用車調研。 對于發展自主品牌,朱福壽提出了三個層次的乘用車“大自主品牌戰略”。第一個層次是完全的東風品牌乘用車。其中,東風風神和東風小康作為兩個主戰場,把鄭州日產和東風柳汽作為兩個輔助戰場。預計2015年,東風品牌乘用車規模要達到120萬輛以上。 其中,對于東風風神的要求是2015年要達到30萬輛的規模。朱福壽在上海車展時曾經表示,用全公司資源和力量發展東風風神,下一步將從機制和體制方面調動資源?!鞍褨|風風神做大,是我們發展自主品牌的第一要務”。 與臺灣裕隆集團合作的東風裕隆,是第二層次的自主品牌。今年9月,東風裕隆首款產品納智捷大7SUV即將上市。東風裕隆在2015年預計達到20萬輛以上的銷量規模。 第三個層次則是合資自主品牌。東風汽車將推動旗下合資公司建立合資自主品牌,預計2015年將達到40萬輛以上的規模。 對東風汽車來說,還需要對真正東風品牌的自主品牌展開整合,使其形成合力。目前,東風風神、鄭州日產、東風柳汽等都屬于東風系的自主品牌,但卻條塊分割,分屬于不同的分公司、控股子公司,尚未形成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