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0日,德國北威州科隆市,三一重工德國貝德堡產業園開業典禮成功舉行。簽約兩年多來,三一重工按計劃完成了首期4000多萬歐元的固定資產投資,雇傭德國員工100多人,三一在德國的“家”初步成形。這是三一繼印度、美國之后,在海外設立的第三個研發制造基地。 挺進歐洲腹地 2009年1月29日,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與德國北威州時任州長約爾根·呂特格斯代表雙方簽字,三一計劃斥資1億歐元在德國設立歐洲研發中心及機械制造基地。同年5月21日,三一德國產業園舉行奠基儀式,三一在德投資項目正式啟動。 據悉,三一在德國科隆的投資項目是迄今為止中國在歐洲最大的一筆投資項目。三一產業園占地24.8公頃,建成后將包括一家工程設備制造工廠、一個研發中心和一個培訓基地。項目達產后,年產工程機械產品3000臺,預計將實現年銷售收入3.5億歐元。 事實上,挺進歐洲腹地,這被三一重工視為國際化的關鍵一步。資深業內人士指出,三一德國項目,不僅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的最大項目,更因為其選擇的時機 蕭條時期而非繁榮時期,以及選擇的方式 新建工廠而非并購方式。 本土化全球發展路徑 “國際化還是要首先考慮本土化。本土化是國際化的基礎,本土化包括產品的本土化和人才的本土化,甚至包括生產經營體系的本土化。”前來參加開業慶典的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博客)在談及三一海外發展經驗教訓時,一再強調本土化。他表示,特別在工程機械行業,不同區域的客戶喜好不同,對設備的要求也不同。他說:“國際化是一場非打不可的硬仗,三一把它當成第三次創業。”據悉,三一集團的前兩次創業分別是企業初創和股票上市。 作為第三次創業,三一國際化已經走過了三個階段:即2002年~2005年的出口階段,2006年~2009年的海外投資階段和2009年開始的本土化階段。在第一階段,三一從首次出口4臺PQ190平地機到印度和摩洛哥開始,到后來將產品批量出口到115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達到5.23億美元;第二階段,三一先后投資印度、美國、德國等地建設科研生產基地;第三階段,則以印度工廠正式投產為標志,開始了投資、設計、生產、銷售一條龍式的本土化全球發展之路。 隨著三一2006年投資印度、2007年投資美國、2009年投資德國、2010年投資巴西,其在全球市場的布局已初步完成,伴隨著全球布局的完成,三一重工將繼續深化其國際化戰略,通過整合全球的優勢資源來提升自身實力。(李清理) 【背景資料】 三一重工:布局全球的國際化 作為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制造商,三一的國際化戰略是:首先產品走出去,提高品牌和國際市場上的快速反應能力;其次企業走出去,在海外進行投資設廠;第三資本走出去,通過國際化的資本運作,去整合國際范圍的人才、資本、市場等資源。 隨著三一2006年投資印度、2007年投資美國、2009年投資德國、2010年投資巴西,其在全球市場的布局已初步完成,伴隨著全球布局的完成,三一重工將繼續深化其國際化戰略,通過整合全球的優勢資源來提升自身實力。比如德國擁有著行業內頂尖的研發和制造能力,而美國擁有著行業內一流的創新能力,都可以通過建廠的方式來學為己用。 產品國際化:組建全球銷售網絡 早在2001年11月18日,三一與世界500強企業美國迪爾公司正式簽定合作經銷協議,拉開了三一國際化戰略經營的序幕。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時代背景下,三一把握機遇,“走了出去”。 目前,三一共建有30家海外子公司,全球已建成15個物流中心,業務覆蓋達130多個國家,產品批量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300名營銷和服務人員常年在海外為全球客戶提供一流的產品和服務,其中近300名外籍員工逐漸成長為三一國際化進程的中堅力量。截止目前,三一出口累計超過10億美元,一個以配件倉庫為核心的物流體系和服務支持系統悄然形成。而全球幾大洲各個研發制造基地的形成,將對整合全球資源與物流、服務等體系起到關鍵作用。 “如果沒有國際化,三一最多就是個大一點的個體戶而已。”梁穩根曾這樣感慨。不久的將來,隨著海外營銷服務體系進一步構建與完善,“世界的三一”越發明晰。 資本國際化:探索自主投資建廠 對于國際化策略不采取并購國外廠商而是自己直接投資建廠,向文波解釋說,直接投資的方式能夠極大地降低企業的風險成本,而且投資的規模和進度完全由三一重工控制,也不存在并購帶來的融合等問題。 有人評價說,三一重工這些年的發展始終穩扎穩打,不管是開發產品還是開拓市場,都采用“扎根式”,一步一個腳印,與董事長梁穩根名字的寓意不謀而合。 而三一重工直接投資建廠確有優勢,沒有哪個國家會拒絕外國企業在本國新建企業,因為直接投資建廠能促進被投資國就業,增加稅收,比并購裁員更好,肯定受當地政府的歡迎和重視。 印度建廠 資本國際化邁出第一步 2002年,三一重工投資成立印度公司,經過多年的市場培植和推動,三一在印度已經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營銷、服務網絡。2006年11月23日,三一與印度馬哈拉斯特拉邦政府簽訂了三一浦那投資協議,按照協議,三一將在該地投資6000萬美元建設工程機械制造基地。這是截至目前中資企業在印度最大的一筆直接投資。這一項目還牽動了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心。當時,正在印度進行國事訪問的胡錦濤囑托出席這一投資項目簽約儀式的中國駐印度大使孫玉璽:“請轉達我對這個項目的特別祝福。” 經過2年多時間的緊張建設,三一印度產業園已初具規模,建成廠房面積超過30000平方米,擁有超過580名中印員工,其中印籍員工占到了80%以上。目前,三一印度產業園已具備了在印度本地生產制造混凝土成套設備的能力,并于2009年10月5日竣工投產,并銷往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等國。在未來幾年內,三一重工浦那產業園還將建設6個大型廠房,成為集工程機械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基地,為印度以及整個南亞地區的工程建設服務。 從2002年賣出第一臺平地機迄今,三一已經在印度累計銷售了2000多套設備,2010年,三一印度公司的本地銷售額突破4億元,較2009年增長60%以上,預計到2013年以前將達到25億元左右的產能。在混凝土設備領域,三一重工已成為當地知名品牌并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隨著三一印度產業園的開業、本地產品的批量生產,三一重工將進一步擴大履帶吊、旋挖鉆、挖機等產品在印度的市場份額,提高品牌的整體競爭力。 投資美國 將工廠建到發達國家去 “三一不但要將產品銷往世界各地,還要將工廠建到工程機械制造業的發達國家去!”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的這番話在2007年成為現實。美國時間2007年9月12日,三一重工與美國喬治亞州政府正式簽署投資6000萬美元建設工程機械制造基地的投資備忘錄。湖南省委副書記梅克保參與簽約儀式。這一投資項目將成為三一重工繼印度投資項目之后,在國外投資建設的第二個海外制造基地。 2011年2月28日,駐休斯敦總領事高燕平陪同湖南省委書記周強訪問美國佐治亞州,共同出席了三一美國公司一期工程落成典禮,并為三一美國公司揭牌。按計劃,2011年5月,三一重工位于美國喬治亞州Peachtree市的研發中心和機械制造基地將正式營業。 據了解,三一美國研發制造中心基建項目已于2010年6月18日正式啟動,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3.8萬平方米的新裝配車間面積,以及近6000平方米的辦公樓均已落成。據悉,作為三一在北美的首家研發制造基地,其主要職能為桁架臂履帶式起重機、全路面起重機、混凝土泵車、液壓挖掘機、平地機、正面吊、集裝箱搬運車和旋挖鉆機的研發、市場銷售、制造及安裝。建設完成后的裝配車間主要生產履帶起重機、越野起重機、挖機、平地機和泵車產品。 目前,三一美國公司擁有員工108人,其中美國本地員工約占70%。研發人員60人,大都出身國際著名研究機構,包括業內頂級專家,如履帶起重機專家John Lanning,Greg Trainer,挖機專家金昌紀子等。在過去的兩年里,三一美國累計研發投入1258萬美元,主要用于新產品SR550/350/750越野起重機、SCC8300/8200/8100履帶起重機、SMG系列平地機、挖機與煤機的研發、泵車本地化改造和測試。目前針對北美市場的大部分產品已研發成功,部分進入小批量生產。 從三一美國傳來最新消息,美國四季設備公司繼今年拉斯維加斯工程機械展上,與三一簽署10臺履帶起重機(6臺SCC8100,4臺SCC500E)采購訂單之后,又追加了10臺SCC8100履帶起重機的訂單。 挺進德國 里程碑似的“案例” 多年后,梁穩根肯定還會回想起在德國的那個下午,在溫總理的默默注視下簽約的那一刻,充滿驕傲、感動與榮光的安靜而奇妙的感受。 2009年1月29日,溫家寶總理訪德期間,三一集團與德方在柏林舉行了簽字儀式,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與德國北威州州長約爾根·呂特格斯代表雙方簽字,三一計劃斥資1億歐元在德國建廠。 三一重工公告顯示,該公司在德國科隆市建設的歐洲研發中心及機械制造基地,將覆蓋整個歐洲市場。項目達產后,計劃年產工程機械產品3000臺,預計將實現年銷售收入3.5億歐元。 事實上,挺進歐洲腹地,這被三一重工視為國際化的關鍵一步,同時也被業界視為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海外投資案例。資深業內人士認為,這不僅因為它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的最大項目,更因為其選擇的時機——蕭條時期而非繁榮時期和選擇的方式——新建工廠而非并購方式。 2011年6月20日,三一重工德國貝德堡產業園隆重開業。 落子巴西 全球版圖明晰 2010年春節剛過,三一重工的一則公告明晰了“三一戰車”的全球版圖:在2010年2月22日,公司與巴西圣保羅州政府達成了投資2億美元在該州內建立工程機械生產基地的計劃。該計劃中擬生產挖掘機、履帶吊等工程機械產品,預計建成后,五年內其年銷售將達到5億美元。公告表示,該投資計劃一旦正式簽署,三一重工將啟動在圣保羅州征地建設研發制造基地,以及針對南美市場研發和營銷管理的相關工作,以實現產品在巴西的本地化制造和銷售,并進一步輻射南美市場。 憑借本地化制造和服務兩大優勢,以及完善的代理商體系,2011年5月份,三一巴西單月銷售額首次突破1000萬美元。有業內人士指出,三一巴西從2010年3月籌建至今,短短一年時間里,順利地完成了巴西工廠的一期建設,并成功完成了汽車起重機和挖機的本地化生產,銷售飛速增長,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