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后,日系車企的零部件供應鏈斷裂,隨后導致了日系車企在全球范圍內的供應量短缺。在美國市場,美國三大車企已經發出“進攻”的號角。而中國市場也開始討論誰來接盤。不過,此時又傳來日系車復產的消息。其中,“受傷”嚴重的東風日產率先拉開此輪復產大戲。 “我們的生產線早在5月初就恢復了正常水平,實行兩班倒的排班方式,6月份開始三班倒。”在新騏達上市發布會當天,東風日產市場銷售總部副總部長楊嵩告訴汽車商報記者,“東風日產目前已經率先恢復至地震前的生產水平。” 減產煎熬 汽車商報記者在4月《復工只是表面,日系在華合資企業“內傷”很重》一文中首次全面報道了國內日系合資企業的停產情況。其中東風日產“受傷”尤甚。 據記者當時調查的情況所知,東風日產的員工在4月9日放假后,其生產就進入半停產狀態。特別是花都工廠的員工采取上1天班放2-3天假的做法。如果零部件供應不能保障,停產的風險已迫在眉睫。 隨后的日子里,東風日產公關方面對此一直對外并不承認其工廠的窘境。當時記者致電本田、豐田方面也是同樣的態度。然而在經過短暫的“斷糧”后,近日東風日產傳出復產消息。已經完全走出減產困境之后,楊嵩在與記者聊天過程中默認4月份的減產情況。 據了解,特別是電控產品上,東風日產深陷日系合資車企的通病,大部分采用進口。此外,東風日產在發動機上對進口也有所依賴,奇駿所搭載的發動機以及天籟2.5L排量以上的發動機都是日本進口。 此外,豐田和本田同樣在4月陷入“減產門”,受傷程度巨大。 今天,對于自4月初開始因零部件供應不足而大幅減產的東風日產和日系車緊缺的市場而言,復產是個不錯的消息。 率先復產 據全球性市場調研機構IHS Automotive Insight的一份日本地震后的調查數據顯示,3月份全球汽車產能已經縮水了13%,汽車總產量大約削減了32萬輛。 不過,本次地震災害對國內帶來的影響是短期的,東風日產率先成功拉開日系車在華復產的序幕。 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告訴記者:“從5月份開始,東風日產已經走出地震影響。不會調減今年的銷售目標,會按時完成,而且三款新車會陸續上市。” 據任勇透露,在日本地震后,其團隊曾赴日本與日產高層進行積極的商討,最后達成優先供應國內的共識,確保國內工廠順利生產。“其中,我們的團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積極快速的反應使得東風日產面對危機時表現比較優異。”據了解,在2007年廣東遭遇雪災,眾多廠家因此停產時,東風日產曾用飛機運送零部件保障正常生產。 隨后,豐田中國公關宣傳部牛煜在采訪中表示,6月份,豐田在中國的各整車工廠將依次恢復到正常生產水平,實現兩班倒,預計豐田在華工廠將于6月底全面復產。 此外,本田中國發布信息稱,目前本田在中國的汽車生產情況正根據日本的零部件供應適時調整。今后隨著零部件供給的逐步增加,本田在中國的汽車產量也將增加,預計到8月份,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都將恢復到正常生產水平。 隨著東風日產首先破局,三大日系車的在華合資工廠將相繼復產。更有業內人士表示,終端市場上日系車緊缺的情況將在7、8月份緩解。 擴張之路 走出停產危機后,日系車終于迎來了雨后的彩虹,東風日產快速擴張的步伐更是增加了幾分信心。 “花都第二工廠正在非常順利地進行施工,預計明年初投產。而襄樊和鄭州工廠的擴產也在順利進行。”東風日產總經理松元史明向記者這樣表示。 此外,記者從東風日產相關人士處獲悉,如果此次上市的新騏達CTS版銷量達到日產的預期目標,其搭載的MR16 DIG TURBO渦輪增壓發動機也會在年內投產。該款發動機的加入,無疑將會使日產的國產發動機陣容進一步壯大。 據了解,日產高端SUV車型美人奴不僅確定國產,其上市時間也將定在下半年。屆時其與天籟搭檔將在中國中高級車市形成“1+1”(天籟+SUV)的品牌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