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節,在革命老區福建龍巖的大地上,“年年好、節節高”在城市、鄉間的每一處傳唱著。這一句美好的祝福語,不僅口口相傳,更是龍巖290萬民眾自2010年以來,發自內心、傳至行動上的巨大精神力量,引領龍巖在“十二五”開局之年的激情跨越。
2010年春節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來到福建龍巖視察,寄予老區人民深情厚望與殷切囑托。一年多來,龍巖市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視察福建及龍巖市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動力,緊緊圍繞胡總書記提出的“三個切實”的工作任務和把老區建設好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牢記囑托,化鼓舞為動力,先行先試、加快轉變、民生優先、黨建科學,全力推動龍巖科學發展和跨越發展,譜就了龍巖發展的新華章。
2010年龍巖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91.5億元,增長13.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83億元,增長34.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69億元,增長29.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財政總收入分別增長19.2%和21.5%。主要經濟指標超額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與“十五”期末相比,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翻番,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外貿出口總值、實際利用外資實現翻兩番。
紅土地上崛起“百億軍團”
地處閩西山區的龍巖市,是全國18個連片革命老區之一,群山連綿。以往每一提起“革命老區”,發展落后便是代名詞。而今在這片紅土地上,跨越發展,追超趕先,正在成為新的主題曲。
一條條如多彩飄帶的高速公路和鐵路在群山中穿梭。機場通航了,高鐵將在今年開通,縣縣通高速公路也將在今年實現。隨著一批開放大通道的重大交通基礎項目的實施和建成,龍巖立體交通已形成,海西交通樞紐帶上新的區位優勢凸顯。
2009年,龍巖市被批準列入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成為福建省率先獲此殊榮的設區市;2010年,龍巖市國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獲得商務部正式授牌,成為全國東部地區唯一獲得批準的城市。
這是龍巖市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號角。
2010年,在胡總書記來龍巖視察后,龍巖市認真學習貫徹胡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切實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要求,落實到全市的項目和經濟工作中。
突破自我、超越自我。龍巖市誕生了一批具有全國、國際影響力的本土領軍產業、企業。機械產業、煙草產業、銅產業鏈條、建材產業高歌猛進。
截至2010年底,龍巖市已陸續生成4個“百億軍團”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機械產業和建材產業在2008年、2009年產值突破百億元后,持續走高;2010年農產品加工和煙草產業產值又突破百億元,成為“百億軍團”的新成員。龍巖市持續打造產業集中區開始收獲豐碩的成果。
龍工回歸、以龍工為領軍的龍巖裝備制造業的崛起跨越,是龍巖產業質變的一個典型。
龍工1993年從僅有的一個大車間起步,在龍巖市確定機械主導產業的大環境下,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接連完成企業進軍大中城市和國際市場、企業上市、企業回歸的“嬗變”,由小而大,由弱而強,成為銷量居全國第一、世界同行業前列的中國龍工。
龍巖以機械產業為主的裝備制造業走出了一條令人嘆服的跨越之路:初步形成了工程機械、環保設備、汽車制造業三大集群,去年機械產業全年完成產值231億元;龍凈環保,煙氣脫硫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技術水平達國際標準,脫硫效果受到歐美國家同行的高度評價;龍馬環衛,企業實力居全國同行業第二位,產品性能居全國前列;海德馨汽車,所生產移動發電車的“零切換”技術居全國第一位。
2010年11月,首屆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在龍巖拉開大幕,世界各地機械產業的生產、技術、銷售“巨頭”齊聚龍巖,緊密協作,這是一個啟動閥,開啟了龍巖裝備制造業崛起、挺進的跨越之路。“十二五”期間,龍巖市裝備工業總產值將達到1100億元。屆時龍巖將形成工程機械、環保機械、汽車產業和電子信息產業配套體系較為完善的機械產業集群;基本建成世界級工程機械制造基地、全國環保設備研發生產基地、海西商用汽車及配件加工基地。
在新的發展起點上,龍巖再邁大步,持續發展產業群、城市群、港口群等戰略舉措,全力突破千億、五百億級主導產業。
培育壯大以工程機械、運輸機械、環保機械、礦山機械為重點的機械產業,力爭到“十二五”末年產值達到1000億元;發展以金、銅、稀土、鎢精深加工及應用為重點的有色金屬產業,力爭到“十二五”末年產值突破500億元;發展以大型專業市場、綜合體、購物中心、連鎖超市為重點的商貿物流業,到“十二五”末年商品購銷總額突破500億元。
打造1個世界級、5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即世界級的工程機械產業基地和全國精品卷煙生產、環保產業、金銅產業、稀土產業、建材產業基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建設新興產業專業園,力爭在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方面取得突破。
板塊組團,打造“新龍巖”
“我在龍巖出生長大,現在龍巖城變大變綠變靚了,變得都幾乎認不出來了!”2011年春節,在龍巖新建成的人居板塊蓮東小區里,一陣陣的贊嘆聲接連傳出。
龍巖即將由高速公路時代進入動車時代。城市發展戰略,是龍巖在新的發展時期依據自身的特點作出的一個重要抉擇。它帶給龍巖的不僅是形態上的巨變,更是發展取向的深刻變革。
按照“強化中心、拓展新城、培育組團”的城市發展戰略,龍巖全力推進中心城市向現代城市轉變。由單中心向組團式拓展轉變,從擴張性發展向集約式、板塊式發展轉變,一體化規劃中心城市與高坎、雁白、古蛟三個衛星城,一體化建設基礎設施,一體化布局基本公共服務。
“建設一個板塊,并不是簡單地把房子集中到一起,而是要圍繞特定的功能來建,一旦選準了,就要集中火力,大手筆、大縱深建設,真正形成一個獨具魅力的板塊磁場。”龍巖市委書記張健把他這種思路定義為“板塊”理念不僅要科學建設城市,更要讓全市老區人民共享城市發展之惠。
主城區重點推進三大板塊(商務、物流商貿、人居)、城市綜合體等公共設施項目建設,完善商務、金融、貿易、會展、物流、科技、信息、總部經濟等功能,大力發展第三大產業,提高綜合服務功能;著力實現主城區與組團功能互補,將中心城市打造為海峽西岸經濟區西部中心城市、閩粵贛邊交通樞紐,現代機械制造業基地,生態型園林城市。
1月6日,龍巖城區北二環路隧道口,在近千名市民的現場見證下,中心城市10個城建項目竣工。10個城建項目總投資9.4億元,涵蓋交通、綠化、污水、醫廢處理等民生領域。隨著一批城建項目的持續深入實施,龍巖城悄然發生了變化:
變大實施“南移、西拓、北擴”城市發展戰略,初步建成了中心城市新區、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民營科技園區、閩西交易城、龍門物流園區、東寶山工業園區等片區,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建成區面積由改革開放前的不足10平方公里增加到35平方公里,人口規模增加到近30萬人。
變綠先后實施一批綠化工程,加強一重山保護,將一重山范圍內的18家水泥企業搬遷至規劃區外,中心城市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
變亮先后實施城市主干道、城市重要位置或節點高層建筑、濱河及蓮花山、天馬山公園的夜景工程,夜晚燈火通明。
變美放開規劃設計市場,引入競爭機制,對所有城市重點地段的建設項目和中高層建設項目均通過競標方式確定建筑設計方案,城市建筑風格煥然一新。
又值一年春色好,激情跨越催奮進。在建黨90周年來臨之際,龍巖市按照胡總書記的囑托,大力弘揚古田會議精神。帶頭繼承好、發揚好、運用好古田會議精神,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提升“紅土學風”品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解放思想,更加注重科學發展,更加注重求真務實,更加注重改革創新,更加注重先行先試,不斷提高黨領導發展的水平。進一步發揮閩西紅色資源豐富的優勢,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中,找到具體抓手,樹立工作標桿,進一步發揮黨建綜合示范點作用,提升“紅土先鋒”品牌,推動創先爭優活動在閩西形成特色,走在前頭,傳承蘇區優良傳統和作風。圍繞提高學習力、戰斗力、執行力,完善干部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激發干部把老區建設好的熱情和干勁,聚精會神,心無旁騖,忠誠履職。圍繞提升“紅土清風”品牌,繼續完善懲防體系制度建設,加大治庸治懶工作力度,促進干部敢于擔當、勇于作為,為推動龍巖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盡職盡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