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邊應用到多邊應用
中國海關的EDI與電子商務是從雙邊應用開始的,即首先是從海關與報關企業的EDI報關業務起步的。隨著EDI應用的發展,無論是海關還是企業都發現,僅在通關過程中的申報、審單、放行等環節采用EDI方式給海關和企業帶來的好處是有限的,只有在貨物通關業務有關的艙單核銷,稅費繳納,許可證核銷,加工貿易合同備案,轉關運輸,進出口結匯,出口退稅等所有相關業務都采用了EDI或電子商務方式,海關和企業才能得到更大的好處,營造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無紙化的通關環境。這就需要通關業務相關的運輸企業、銀行以及外經貿、外匯和國家稅務管理部門的共同參與。事實上如上文所述,EDI與電子商務在海關通關領域的多邊應用已經起步。在北京、上海口岸進行的稅費電子化支付的試點以及進出口結匯業務采用報關單聯網查詢核銷的推廣使用,就是很好的例子。多邊應用將是海關EDI與電子商務應用的一大趨勢。
從行業應用到跨行業、跨地區、跨國境應用
如果說EDI與電子商務在通關領域的多邊應用只能算作在單一行業的應用,那么海關EDI與電子商務應用的另一大趨勢是跨行業、跨地區、跨國境的應用。作為企業,追求最佳成本效益是天經地義的。既然無紙化通關會給企業帶來這么大的好處,又何不嘗試無紙化的貿易方式呢?可以設想從貨物訂單到產品生產、從貨物的進出口通關到貨款的結算都實現無紙化后,會給企業帶來多大的效益。從這個意義上講,海關EDI與電子商務應用的結果必將會帶動跨行業、跨地區、跨國境的應用。
“積極穩妥”的發展戰略
在看到EDI與電子商務應用發展必然趨勢的同時,我們不能不注意到我國的國情。我國至今沒有對EDI與電子商務進行立法,由EDI與電子商務產生的諸多法律問題有待解決。公司的守法意識整體上比較淡薄,法人違法行為屢見不鮮,政府執法環境不夠理想。就整體而言,我國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高,按照計算機應用的自然發展規律,一個單位首先考慮的總是本單位內部的信息化管理要求,然后才會有與外國打交道信息化的要求。由于國內許多單位的信息技術應用還剛剛起步,EDI與電子商務應用的市場尚沒有完全形成,這就決定了在我國推進EDI與電子商務應用不能操之過急。正是基于這種考慮,中國海關在推進EDI與電子商務應用時,堅持需求驅動、效益為本原則。一方面要積極,通過海關自身的EDI與電子商務應用來促進和推動相關部門的應用;另一方面要穩妥,凡事從實際需要出發,注重實際效果,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