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在我國外貿進出口大幅增長的同時,一股暗流總在攪擾著外貿正常渠道的運行。不法分子利用各管理部門間信息、數據不溝通,在外貿進出口環節采用假單證、假批文、假印章和收買內部人員等手段,猖狂進行走私、騙匯、騙退稅等非法活動,給國民經濟帶來重大損失。而正在建立的“ 口岸電子執法系統”,將使這些欺騙伎倆破產。
審視以往的經濟活動,專家們發現了一個規律,凡是采用建立“底帳”的方式運行的經濟活動便不容易被居心不良者鉆空子,而采用由企業、個人將證明單據從一個部門帶到下一個部門, 而且該部門又沒有底帳數據加以核對的,那么無論部門采取怎樣的防偽手段,仍會給不法者留下漏洞,讓假單證、假批文、假印章鉆了空子。然而,人們發現,雖鈔票造假不斷出現,但沒聽過有存折造假的,因為即使你存折造假造得再逼真,想要以此兌款時,如果銀行電腦里沒有相應的錢款數據出現,就立刻會暴露取錢者的不法行為,這是因為銀行建立了電子底帳,并使這個底帳在任何分行都能調出以便核對,不法之徒便沒有空子可鉆。同樣的,火車票有造假,飛機票卻沒有造假,因為飛機票在使用時不像火車票出示一下就可以上車,而是要從電腦上調出相應數據(底帳)核對后才能正式簽票放行。利用這個原理,有關部門曾打了一場遏制騙匯狂潮的漂亮仗。近幾年不法分子乘海關、外匯、銀行等部門之間進口報關單沒有聯網之機,利用假進口報關單大肆進行非法套匯活動。據統計,1988年我國帳面上的外貿順差為435億美元,而實際結、售外匯順收只有47億美元,近300億外匯流失,直接威脅到國家的經濟安全。而自1999年1月1日起,海關與外管局、銀行建立了“全國進口報關單聯網核查系統”,企業憑報關單結匯時,銀行通過聯網核對底帳才付匯,結果利用假單證騙匯的伎倆立刻不靈,騙匯狂潮迅速被遏制。1999年外貿帳面順差292億美,實際外匯順收235億美元,進口結匯基本正常。同時,由于卡住了外匯流失,切斷了走私的資金流,也使走私活動受到遏制,通過正常渠道進口的貨物量大大增加,海關稅收也大幅度增長。 然而,這還僅是一個部門和另一個部門的點對點的聯網,如果能把各部門、各管理環節的信息、資料、數據都進行有效溝通,貨物流、資金流無論流到哪個環節,都能和上幾個環節的底帳數據核對,那么不法分子的許多偽造、欺騙手段都將無濟于事,內部人員即使想勾結作案也將由于數據的公開化而無計可施。
由此,建立一個多部門聯合、彼此數據勾通的“電子執法系統”的設想浮出水面。 所謂“電子執法系統”,用一句通俗的話講,就是圍繞進出口貿易,海關、公安、人民銀行、工商、外經貿部、稅務、外匯管理、出入境檢驗檢疫、鐵道部、交通部、民航、信息產業部12個部門,將有關信息存入一個“公共數據中心”,建立電子底帳,使管理貿易進出口各環節的部門間信息、數據互相溝通,單證對照,有帳可查,徹底堵住、粉碎違法者通過造假手段進行走私、騙匯、騙退稅等非法營利的企圖,同時提高政府處理公務的速度,也提高企業進出口貿易的效率。
“口岸電子執法系統”主要項目包括通關管理、加工貿易管理、出口綜合管理、企業綜合管理以及其他綜合業務。 新建的“電子執法系統”采用一種現代聯接方式─ ─建立公共數據中心,也就是“多點對一點”的方式。各部門都把相關數據放到這個公共數據中心去(不便泄露的除外),而各部門又都到這一個數據庫中去?。ê藢Γ┫嚓P的數據。企業也可以把自己的申報單等數據放到平臺上,通過上網到這兒辦公,同時也可以從這里獲取政府公布的信息。這個數據中心又跟郵電的電信公網連接。如此,政府各部門和各企業都駛上公共的信息高速公路,通過功能強大的電信公網,建立了高效的聯系和溝通。
據了解,國務院領導對建立“口岸電子執法系統”十分重視。遵照國務院領導的指示,海關總署會同國家外匯管理局、國家稅務總局、中國電信、中國銀行、國家商密委、總參三部、北京市外經貿委等單位,進行了聯合開發研制。今年3月,聯合開發研制工作取得初步成果。今年7月29日,國務院正式批準了海關總署等12個部委《關于建設口岸電子執法系統有關問題的請示》。如果進展順利,“口岸電子執法系統”將于近期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4個口岸試運行“出口結匯聯網核查系統”和 “出口退稅聯網核查系統”,明年將向全國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