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業內消息 |
|
采煤機械化達到75%以上,國內市場競爭白熱化
|
【世界機械網】 時間:2011-12-07 來源:本站整理 【收藏本頁】
|
日前從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處獲悉,《煤炭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目前已基本確定,其中要求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75%以上。分析人士指出,國內煤機行業將由此分得千億“蛋糕”。但與此同時,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以及外資巨頭對中國煤機市場的競逐,也將使國內企業面臨巨大挑戰。
“蛋糕”超千億
機械行業資深分析師鄒德芳說,根據此次煤炭工業“十二五”規劃確定的75%以上的煤礦機械化目標,煤機行業的市場需求預計將達1000億~1500億元的規模。
煤機行業前景同樣看好。“十二五”期間煤機設備年均約實現20%的增長,預計到2015年全行業需求將超過1400億元,行業需求主要來自于更新維護需求、機械化率提升以及新增煤炭產能帶來的設備需求三方面。在煤機設備中,以“三機一架”(采煤機、掘進機、刮板機、液壓支架)為核心的綜采設備約占總量的82%,因此受益程度最大。
而在專業人士眼中,該行業的發展潛力并不止此。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一位專家說,2009年提出的煤炭機械化率目標僅為60%,而在此次敲定《煤炭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之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已提出一份《關于加快推進大型現代化煤礦建設的指導意見(審議稿)》。其中在“發展目標”一項,采煤機械化程度平均達到95%以上,綜掘機械化程度達到70%以上。因此,該專家認為,此次提出的75%以上的目標尚為保守數字,行業的期望值及實際發展空間可能更高。
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2010年中國煤炭企業100強中有煤機、設備及配件制造企業5家,分別為鄭州煤礦機械集團、三一重型裝備公司、平頂山煤礦機械公司、山東天晟煤礦裝備公司以及山東礦機集團股份公司。
在100強中包括41家上市公司,其中流動比率最高的就包括鄭煤機與山東礦機。說明目前煤炭機械上市公司財務狀況普遍良好,短期償債能力較好。
該專家向本報表示,自2008年山西率先進行煤炭資源重組以來,陜西、河南、內蒙古等資源重地相繼效仿山西進行改革,加上政府對煤礦安全和生產效率的要求不斷提高,均對煤炭機械設備需求帶來支持。
外資巨頭虎視眈眈
然而,政策圈定的蛋糕并非國內企業獨享,外資巨頭早已落子煤機市場,他們的目標在于高端市場的超額利潤。
11月10日,全球最大的建筑和采礦設備制造商卡特彼勒宣布以不超過68.9億港元收購年代煤機。卡特彼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門一位人士告訴本報,卡特彼勒的上述并購只是重點深耕中國市場的開端,該公司未來將會在中國采礦設備市場有更多、更大的動作。
鄒德芳指出,國內煤機產品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還與外資巨頭存在較大的差距,但后者的目標更在于掘進機等高端產品市場。
一家大型煤炭央企高管告訴本報,中國的煤機裝備制造業是在計劃經濟時期發展起來的,工藝、技術分散而單一,通常一個工廠的主導產品只是一種,并且沒有技術研發中心。因此,盡管國內已有多家實力較強的煤機制造企業,幾家大型煤炭集團也都有煤機制造板塊,但在液壓支架等技術含量不高的傳統煤機領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據了解,目前國產液壓支架、采煤機等采煤設備占整個采煤設備市場份額的75%左右,其中僅液壓支架就占據50%的市場。而掘進機僅占有7%的市場份額。
因此鄒德芳表示,卡特彼勒等外資巨頭絕不會通過降價等手段去與中國企業競爭看似龐大的中低端市場,“他們的目標一定在高端產品,而那里也正是利潤最高的一塊蛋糕。”
|
免責聲明:
|
|
1、本文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