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原本是帶動當地群眾致富的小產業,演變成了支撐當地縣域經濟的特色產業集群。
加入WTO這十年,讓地處冀中南的邯鄲永年縣成為“中國緊固件之都”,也讓這個河北南部的農業縣,實現了融入世界經濟的大跨越。
盡管在此過程中,中國緊固件行業在世貿規則下的沖突摩擦中經歷了起起伏伏,但正是這樣的磨礪,讓這個以加工為特質的縣域特色產業逐漸尋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生存模式。
WTO打開一個產業出口之門
沿著永年縣永河路一直向東,密密麻麻的螺絲螺母廣告隨處可見,讓初來者對這個縣緊固件產業發達的經濟特質一覽無余。
不過,作為永年縣標準件協會副會長,趙現永覺得更拿得出手的是永年縣的西南工業區。走進工業區,筆者看到馬路兩旁是一片片標準化鋼結構廠房。“也就是這十年,縣里很多企業從原來的小窩棚搬進了現代化的大廠房。”邯鄲市飛達標準件廠副廠長趙毓波說。
作為當地銷售緊固件的第一批人,趙毓波的父親趙代民眼里的這十年之變與WTO這個詞密不可分。“2001年以前,根本不知道啥叫外單,現在你問問永年的大小企業,誰還不知道?”正是在2001年,趙代民的廠子接到了第一筆外貿訂單。
雖然這筆訂單只有1個貨柜20噸貨,價值約5萬元人民幣,貨款到賬后還要支付給外貿公司總貨款2%的服務費,但出貨3個月后,趙代民便又接到了5筆這樣的訂單,貨價也比國內高出許多。國際市場就這樣打開了。“加入WTO這十年是永年緊固件產業發展最快的時期。入世后,不少企業有了自營出口權,按照國際市場的標準與要求提高了自己的工藝水平,從原來家庭式的小作坊一步步發展成現代化的企業。”趙現永認為,如果不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這個行業的眼界一定不會像現在這樣開闊。
雖然現代化廠房與家庭式小工廠并存的局面,仍在告訴人們這個縣域特色產業的生存現實,不過永年的緊固件已出口到日韓、東南亞、中東及歐美地區,產業規模迅速擴大也是不爭的事實。
來自永年縣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全縣目前共擁有緊固件生產企業3800多家,外地直銷門店上萬家,從事經銷的人員近10萬人。
“在永年,長至3米多的螺絲,粗到一人抱不過來的螺栓,小到幾毫米的微標螺母等1萬多個規格型號的緊固件都能買到。”趙現永表示這種說法絕非夸張。
從為外貿公司加工產品到開始繞過外貿公司申請自營出口權直接出口,十年里,恒成緊固件有限公司有了自己專業的外貿銷售團隊。“為適應出口需要,我們公司每年要投入企業利潤的15%至20%用于聘用翻譯、外貿業務員。”這也是該公司總經理趙德紅眼中十年來企業最大的變化之一。
“雙反”調查逼來出口曲線通道
11月17日下午,永年縣一家緊固件廠的經理韓勇正在聯系中東客戶,想讓客戶幫他把螺母銷往希臘。
韓勇的企業有自營出口權,為什么還要通過客戶將產品銷往第三地呢?
“這都是歐盟反傾銷鬧的。雖然出口歐盟的產品每噸利潤比其他市場要高出一兩百元人民幣,但是要交反傾銷稅,就無利可圖了。”一些企業只好采取把產品銷往中東,再出口到歐盟的曲線出口辦法。
據了解,早在2007年,歐盟就立案對中國出口到歐盟的部分緊固件進行反傾銷調查,如果企業不到歐盟應訴就要被迫承擔26.5%至85%的高額反傾銷稅。
“剛開始,歐盟反傾銷對縣里大部分企業影響并不大。但現在看,只要做出口,總會遇到貿易摩擦,只有應訴才能爭取合理的關稅。”永年縣商務局局長李雙田說,為了鼓勵企業應訴,永年縣出臺了支持企業應訴的政策。
“當時歐盟反傾銷調查針對的是碳鋼緊固件,屬于高端產品。”永年縣商務局貿易發展科科長趙勝騫說,永年大部分企業的標準件出口量和產品都夠不上反傾銷的級別。
趙勝騫給筆者出示了一份數據,永年44家企業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目前,只有4家企業的出口額度超過100萬美元。
2011年7月15日,世貿組織上訴機構發布裁決報告,支持中國在緊固件反傾銷措施方面的部分主張,標志著我國起訴歐盟對華碳鋼緊固件反傾銷措施案獲得勝訴。盡管勝訴了,但永年一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嘗試早已從歐盟轉向東南亞、中東等地區,“這些市場以中低端產品為主,比較符合永年企業產品的現狀。”韓勇說。
在一些企業經營者眼里,與其費盡周折去開拓歐美市場,還不如好好在國內和東南亞等市場打拼。
但好日子不是靠守就能守住的。2007年,歐盟針對緊固件的反傾銷調查使得浙江嘉興、溫州等傳統出口型緊固件企業紛紛把開拓市場的重點轉向國內。2008年金融危機至今,外需疲軟,國內緊固件市場壓力驟增。“雖然利潤會損失1到2個百分點,但畢竟能開拓出新市場。”韓勇說,自己選擇這種曲線出口策略,既為降低出口風險,也是為了應對國內緊固件市場的激烈競爭。
成本優勢不再引來轉型靜悄悄
11月18日上午,筆者在河北鋪標準件市場碰到了前來推銷緊固件設備的溫州商人王建明。
“三年前我運來一批先進的冷鐓機設備,幾十萬元一臺,永年基本上沒人買我的設備,嫌價格太高。他們平常用的設備最貴也就幾萬元。”王建明至今還記得當時永年一家生產螺母的老板說的話,“當時他說‘標準件是微利,每噸也就5%的利潤,掙上幾百塊錢,原材料價格上漲加上技術工人一個月工資開支,一臺好設備四五十萬,我多少年才能掙回來啊’。”
但今年王建明意外發現,雖然市場形勢嚴峻,不少緊固件企業生存困難,但主動找他來問更新設備價錢的企業卻多了起來。
永年縣一家緊固件廠家的老板告訴筆者,在跟嘉興等地企業爭奪國內市場的過程中,永年的中低檔產品處于劣勢,這逼著他開始考慮更新升級原有的生產設備和工藝。
“我花了4000多萬元全部更換成新設備了。”飛達標準件廠副廠長趙毓波告訴筆者,新設備技術先進,省工省料。“以前咱們的設備一分鐘產40到50個螺母,基本上是輪子轉一下,‘咣當’一聲一個螺母,現在一分鐘能達到200個,聽聲音都是‘當、當、當’不停的。”
“現在有很多企業都想更換設備,曾經有一個企業主說,如果能夠從銀行順利貸到1000萬元,那他就把現有的設備全部更換。”王建明說,還有一部分中小企業老板想要購買二手設備。
而越來越多企業希望更新設備的現象也讓王建明決定,在永年開設緊固件設備的“4S”店。
走在永年標準件市場里,筆者隨處可見求購和轉讓二手臺灣產冷鐓機的廣告。
11月18日下午,筆者見到邯鄲科爾勃緊固件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寶德時,他正在籌備合資公司的簽約儀式。
張寶德的公司是永年緊固件的龍頭企業。為了促進企業轉型,在永年縣政府的支持下,科爾勃公司經過同一家德國公司6年來的接觸洽談,雙方就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組建生產航空、航天、轎車、高速列車等領域用的高檔緊固件達成了一致意見。
張寶德說,要想改變永年緊固件產業低端化的現狀,就得引進世界頂尖的緊固件設備。
“實際上,只有更多的企業參與到設備更新中,才能促進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永年縣標準件管委會主任崔現民剛剛從韓國考察回來,他的辦公桌上擺滿了韓國產的高強度膨脹螺絲。而他正根據永年標準件產業的現狀,考慮整個產業的升級調整問題。
據介紹,為了加速永年緊固件企業的轉型發展,提升產業檔次和水平,永年標準件協會聯系了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的專家,籌建河北省標準件研究院。11月19日,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
觀察
價廉市場風光難再出口轉型之旅開啟
縣域經濟是市場經濟的搖籃,在河北,有很多像永年一樣的地方,通過縣域經濟的發展較早地享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市場經濟的紅利,創造了一個產業的輝煌,帶動了一方群眾致富。
靠著靈活經營和低廉的成本,帶有河北地方產業特色的商品在全國市場漸有名氣,有的甚至漂洋過海,走向國際市場。
在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中國加入WTO成為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良機,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入世之初,曾經憑借人力資本與原材料低廉而鑄起產業鏈條“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與企業盡得風光,然而十年過去,當時的比較優勢正在漸漸失去,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隨著貿易摩擦和貿易保護的日益加劇,外向型的縣域經濟與特色產業該走向何方,怎樣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在永年的采訪中,筆者感到,盡管這些企業對發展道路的選擇不一,但卻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要保持企業發展的良好態勢、謀求更大發展空間,就必須盡快學會國際化生存。
這就需要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樹立全球意識,敢于去開拓更大市場。
發軔于草根的縣域特色產業,因為企業領導者受地域和視野的局限,普遍存在小進則滿的思想,面對經濟全球化大趨勢,需要樹立更高的標桿,立志到高端市場去打拼,在與高手過招中積累經驗,增長見識,用開放的意識迎接國際市場的競爭。要把國際市場當做國內市場來經營,通過整合多方資源,營造產業發展環境,拓展產業的發展空間。
這還需要勇于迎接挑戰,抓好提升,盡快實現技術裝備和產品升級,實現轉型。
作為加工業,生產中設備工藝是生命,決定著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從而決定著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必須下大力氣搞好技術創新,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要面向國際市場,加大對更新換代產品的研發力度,加快發展高附加值的產品。
在此過程中,需要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幫扶企業引進高技術含量的設備,以設備更新促進產品升級。需要政府加大對中小企業傳統設備改造升級的扶持力度,用先進實用的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優勢。要發揮外力作用,加大招商引資,加快引進更多的項目、技術、人才,提升標準件的生產水平,努力實現產業轉型。
可以預見的是,入世十年后,河北省將有更多縣域特色產業開啟轉型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