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政策的有力推動下,電機系統在節能產品推廣、節能技術研發、節能技改項目的實施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 電機系統是重要的工業耗能設備,年耗電量達1.2萬億千瓦時。在日前舉辦的電機系統節能技術研討會上,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李愛仙表示,我國電機系統耗電量約占中國整個工業電耗的60%,但電機平均效率比發達國家低3~5個百分點,電機拖動系統整體運行效率比發達國家低10~20個百分點,電機系統節能潛力巨大。 “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提出,我國在未來五年要實現節約6.7億噸標準煤目標,而作為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電機系統運行效率要提高2~3個百分點。據相關人士推測,高效電機未來五年高增長是必然事件,保守估計年均增速在70%以上。 電機系統節能潛力巨大 電機作為機械設備的動力源,在國民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耗電量巨大。數據顯示,我國電動機裝機總容量已達4億多千瓦,年耗電量達1.2萬億千瓦時。耗電量約占中國整個工業電耗的60%左右,占全國總電耗的50%。 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電機系統平均效率卻要低3~5個百分點,電機拖動系統整體運行效率低10~20個百分點。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院長助理張新介紹,目前我國90%使用的是Y系列電機,這種電機開發于上世紀90年代,其平均效率僅有87.3%。而美國高效電機平均效率為90.3%,其最新系列電機的效率更是高達91.7%。 由此可見,我國電機系統節能潛力是巨大的。張新表示,“我國壓縮機的節電潛力在10%~50%,水泵的節電潛力在20%~40%,而風機系統節電潛力最大,在20%~60%。”有機構做過計算,假如將所有電動機效率提高5%,全年就可節約電量達765億千瓦時,這個數字接近三峽一年的發電量。 雖然電機系統節能潛力巨大,但大多數用戶對于電機系統節能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缺乏認識,又或者用戶認識到其巨大潛力,卻沒有能力去進行節能改造的工作,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秘書長趙明這樣說道。 為推動電機系統節能工作的實施,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向歐盟SWITCHAsia申請了“中國電機系統節能挑戰項目”。該項目為2008年SWITCHAisa第一批中標項目中惟一由中方擔任主申請單位的項目。 中國電機系統節能挑戰項目建立起一個全國性的電機系統節能信息平臺,促進了電機系統用戶、節能服務公司(ESCO)、電機生產商和節能管理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項目實施三年來,有1700家單位參與了項目活動,項目成功推動400個電機系統節能改造,為國家每年節約40多萬噸標準煤,年減排CO2約100萬噸。同時,項目充分利用和發揮了合同能源管理這一市場化機制的作用,為用能單位與節能服務公司搭建橋梁,大大降低用能單位節能改造的資金和技術風險,充分調動用能單位節能改造的積極性。 高效電機迎來高增長期 “十一五”期間,電機節能系統工程被列入國家十大節能重點工程之列。在國家政策的有力推動下,電機系統在節能產品推廣、節能技術研發、節能技改項目的實施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電機產業在產業規模、產品結構、技術水平和市場化程度等方面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但李愛仙在會上表示,“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電機系統節能的復雜性和長期性,我國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突出,電機系統節能水平與需求相比還存在著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技術標準等基礎性工作有待夯實;高效、通用和專用設備有待開發;電機系統合理匹配及運行效率有待提高;第三方節能服務隊伍有待加強;政策機制有待完善。” 張新在隨后的發言中也指出,我國電機系統節能技術落后,電機系統效率低下,目前高效電機市場規模狹小。雖然國內有多家企業生產高效電機,但其市場僅占整個電機市場10%~15%。在這10%~15%的比例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用于出口。據《電動機調速技術產業化途徑與對策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國高效電機市場占有率不足3%。 在“十一五”基礎上,“十二五”電機節能工作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 “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指出,未來五年,要實現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6%,節約6.7億噸標準煤目標。而作為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電機系統運行效率要提高2~3個百分點。 今年3月,國家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出臺《關于印發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電機推廣實施細則的通知》,通過加大財政補貼等方式推廣高效電機。今年全國高效電機的推廣任務是3177萬千瓦,約占全年國內電機銷售量比重的30%。 據相關人士推測,高效電機未來五年高增長是必然事件,保守估計年均增速在70%以上。 高效電機的高速增長以擠占普通電機市場為代價,對行業影響深遠。預計普通電機產銷量從2013年開始負增長,至2015年其市場占有率將不足30%,不排除在政策推動下普通電機從市場被徹底淘汰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