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世界經濟增長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是卡特彼勒還是相信自己的產品需求未來是樂觀積極的,并繼續加大對中國等新興市場的投資。
“我們目前在中國最大的挑戰是產能不足”,卡特彼勒集團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愛德華·萊普今天上午表示,“我們在中國生產的產品銷售一空,我們的客戶有著巨大的產品需求”。
這家剛剛在中國發布的2011年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中排名第一的跨國公司今年業績喜人,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公司銷售和收入為15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比如年同期增長41%,利潤為11.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4%,“是歷史上最好的利潤收益”,愛德華·萊普表示。
該公司預期,2011年的總銷售和收入數字為580億美元,明年將會呈現更好的發展態勢,預期銷售收入達到638億至696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10%-20%。“目前對我們的產品需求是積極樂觀的,我們對此很滿意,這也是我們要繼續增加必要的投資以支持我們長期發展的原因”,愛德華·萊普表示。
在回答網易財經提問時,愛德華·萊普表示之所以有如此樂觀的預期,主要是來自于公司對新興市場的布局和投資,盡管世界經濟增長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是目前包括中國、俄羅斯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的增長數字都還是維持在6%-7%之間,這是短期的利好因素。而長期來看,新興國家的城市化進程將增加對工程機械的需求,比如基礎設施建設和礦山開采等方面,“所以我們認為全球經濟增長有一個基本的推手存在”。
2010年以來,卡特彼勒在中國宣布了一系列擴大產能、建立新廠和合資公司的計劃。卡特彼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利文介紹,卡特彼勒目前在中國有16家工廠正在擴建,9家工廠正在新建,這些工廠都將在2012年年底左右落成。
截至目前,卡特彼勒在華投資已經超過20億美元。不過愛德華·萊普不愿意透露卡特彼勒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此前卡特彼勒高層也曾對媒體直言對中國市場的發展現狀不滿意。按照此前媒體報道,卡特彼勒在華市場份額可能在7%左右。而2010年,中國市場占全球工程機械市場規模的47%。
來自中國本土的競爭對手們近年來發展迅速,包括像徐工、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等正在世界工程機械領域市場積極拓展,這顯然讓卡特彼勒等老牌工程機械巨頭感受到了壓力。“我們認為最好的應對就是到競爭對手的本土去發展,這樣我們才可以充分了解競爭對手的成本結構、供應能力和挑戰機會”“我們認為競爭是好事,能讓我們更優秀”,愛德華·萊普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