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去年以來增速放緩,但我國風電產業的長遠發展仍具有廣闊的增長空間。日前對外發布的《中國風電發展路線圖2050》預測,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我國的風電裝機容量將從去年底的4473萬千瓦,分別增加到2億、4億和10億千瓦。從2011年到2050年,風電開發帶來的累計投資將達到12萬億元。
這份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與國際能源署聯合國內有關機構歷時一年半編制的報告,首次根據中國風電發展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設定前景目標,并分析探討實現目標在資源、技術、產業、政策等方面的已有條件和未來努力方向。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表示,《中國風電發展路線圖2050》是一種預測和設想,不等同于政府部門出臺的行業發展規劃,但可為國家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據了解,我國可再生能源“十二五”發展規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目前已進入最后階段。有消息顯示,該規劃設定的我國風電發展初步目標為:2015年國內風電裝機將達到1億千瓦,2020年將達到2億千瓦。
2011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上發布的《中國風電發展路線圖2050》預測,到2050年,我國風電裝機將達10億千瓦,裝機容量僅次于火電,在電源結構中約占26%,可為全國提供17%左右的電量。未來40年,國內風電開發帶來的累計投資將達到12.096萬億元,帶來的就業崗位將達到72萬個。
上述路線圖確定的未來風電發展階段性目標和時空布局是:2020年以前以陸上風電為主,開展海上風電示范;2021-2030年,陸上、近海風電并重發展,并開展遠海風電示范;2031-2050年,實現東中西部陸上風電和近遠海風電的全面發展。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未來中國風電發展將面臨兩個主要困難,一是經濟性制約,目前風電與常規能源發電存在著價格差;二是電力系統容納風電的限制,將來電力系統輸送和運行的方式要考慮新能源的需要。他認為,未來第一個困難會越來越小,甚至會消失,而第二個困難會越來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