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MADE IN CHINA”,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大洋彼岸的朋友們是否還能享受到哪些物美價廉的產品?當“中國模式”遭遇“大國品牌”時。中國加工制造正在經受著來自成本、資金、技術、品牌等多方面的挑戰。其他的我們暫且不用去論述,單說中國的品牌,以傳統的五金機電行業來說,“大國寡品”的缺陷暴露無遺。
中國五金機電行業一直以來,都是以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為依托的制造,代工也只是依附于此,缺少真正的自我品牌與技術的積累和發展,這就是中國五金機電企業護士品牌建設的所在。對于中國五金機電行業來說,在做大的同事忙也要做強。大而強的中國五金機電才是最有競爭力的。在走向五金強國的進程中,品牌建設是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中國的五金機電制造大國,是世界工廠,這在曾將的世界五金機電產品發展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當低廉勞動力優勢失去或者被取代的時候,中國的制造優勢也將不復存在,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一個個企業將制造中心轉業到印度、越南等國家。中國不能依靠制造立國,同樣五金機電行業也遇到了上述的問題。反過來,作為新興國家的印度,在發展起始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它沒用大力發展自己制造業優勢做“世界工廠”,而是致力于更具研發創新能力的軟件服務業做“世界辦公室”。中國五金機電需要“品牌立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