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下一個汽車產業”的通用航空產業近年來成為國內發展前景最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全國已有20多個省份對通用航空產業發展進行了規劃。陜西省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簡稱西安航空基地)憑借半個多世紀的深厚積累和搶占全產業鏈先手,率先培育出國內產業聚集度最高的通用航空產業園,成為國內外航空界所矚目的“中國通用航空產業之都”。
厚積薄發,中國“西雅圖”迎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據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介紹,新中國的通用航空產業始于1951年,進入本世紀后,無論市場需求、研發能力還是企業運營,都具備了大發展的機遇。在今年9月下旬舉行的北京航展上,中航工業預測,到2020年,我國通用航空飛機的數量將從現在的1000多架增加到9000多架,新增市場價值接近600億美元,通用航空產業有望成為拉動國內經濟增長的“下一個汽車產業”。
面對巨大的產業市場,全國現在已有20多個省份想把通用航空產業作為當地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來培育,山東、上海、北京、廣東、天津、重慶、湖南、內蒙古、云南、江蘇等省份,都已開始著手進行產業布局。然而,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相對于全國其他省份來說,西安航空基地有著其他地區無可比擬的優勢,即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積累,陜西聚集了全國1/4的航空產業總資產和產業工人,而西安航空基地又集中了陜西航空力量的精華。以位于西安閻良的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為例,該院是我國實力最強的軍民機設計研究院,設有飛機總體、氣動、強度、結構、機械系統、航電系統、電氣系統、綜合保障、計算機技術、測試計量、情報資料等設計研究室,其設計的小鷹500通用飛機是我國目前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交付用戶使用的4—5座輕型多用途飛機。
西安航空基地黨工委書記金乾生說,做飛機首要的是要有強大的研制力量,西安航空基地在飛機的研發和制造方面具備了全國領先的力量。而這些研制力量,正是西安航空基地發展通用航空產業最大的底氣。
由于有了這些雄厚的底氣,作為我國第一個集航空技術研發、航空人才培養、航空裝備生產及整機制造、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務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技術產業基地,西安航空基地被業內稱為中國的“西雅圖”(西雅圖,是位于美國西部的一座舉世聞名的航空城)。此后雖然國家陸續成立了多個國家級航空基地,但是西安航空基地始終被業內稱為中國國家級航空基地的“老大”。
也正是有了這些底氣,西安航空基地于2007年9月率先在全國設立了通用航空產業園,并通過厚積薄發,迅速推動通用航空產業的迅猛發展,在全國占據產業引導地位,成為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的“開先河者”。
搶占全產業鏈先手,“早起的鳥兒有食吃”
在抓住歷史機遇,充分發揮雄厚底氣挖掘潛力的同時,西安航空基地并沒有一味地“吃老本”,而是創造性地在全國首次成功培育出一條上下游產業覆蓋細密、擁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通用航空產業鏈,成為業界公認的國內產業鏈最完整、就地配套能力最強、產業聚集度最高的通用航空產業特色區域。正是依靠這條全產業鏈,西安航空基地在通用航空產業中繼續占據優勢,在全國保持主導發展的地位。
金乾生說,構建通用航空全產業鏈主要是為了促進產業“內生性”發展。目前,我國不少地區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雖然市場定位不錯,但是由于存在產業集群中的企業配套率低、上下游產業鏈短的問題,極大地限制了當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使產業發展不具備“內生性”。
西安航空基地從一開始就注意到這個問題,通用航空產業是一個高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產業,要讓通用航空企業的老總們在西安航空基地投資發展,就必須使西安航空基地具備強大的產業就地配套能力。金乾生說:“一個企業脫離了產業鏈,前方必定是死胡同;一個地區脫離了產業鏈,經濟的崛起終將只是個夢想。”西安航空基地在成立時就已明晰了“產業鏈構建,集群化發展”的理念。
西安航空基地的設想得到了陜西省政府和西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為了盡快搶占通用航空全產業鏈先手,陜西省發改委于2008年4月出臺了《陜西航空產業發展專項規劃》,明確規定以陜西蒲城內府機場為依托,充分利用2000米以下、半徑8公里的本場空域資源,重點發展通用飛機的設計、制造、試飛、飛行培訓、跳傘訓練、航空俱樂部、航空博覽等,形成最具競爭力的通用航空產業集群,打造中國最大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平臺。西安市政府則出臺了一系列具體的支持意見。在稅收上,對于通用飛機整機研發制造類項目,西安市政府可對其需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連續五年全額予以免征,在土地方面,對于發展潛力巨大的重點通用航空項目,土地出讓價款依照中央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可按照《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10%—50%執行。
在陜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和西安航空基地的共同推動下,近年來,眾多通用航空配套企業開始向航空基地聚集,企業數量不斷增加、企業規模逐漸擴大,在航空新材料、零部件加工、專用設備制造等領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業集群,產業也從過去的飛機設計、生產向包括飛機改裝維修、飛行培訓、航空旅游和保障服務在內的整個通用航空產業鏈延伸,并由此帶來專業化分工更加明細。
在產業鏈的牽引下,西安航空基地企業內部相互配套的循環發展態勢逐漸形成,這使得國內外通用航空產業的大量有效要素向西安航空基地迅速聚集,有力地促進了西安航空基地通用航空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和產業總量的迅速增長。據統計,目前已有30多家通用航空企業聚集在西安航空基地,初步形成了以通用飛機研制、飛機復裝、零部件加工、飛行駕照培訓、低空飛行體驗、航空旅游博覽等為特色的較為完善的通用航空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西安航空基地構建全產業鏈推動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做法,得到了業內的高度重視和認可。事實上,目前廣東、天津等省市也已開始參照西安航空基地的做法構建通用航空全產業鏈。如廣東省,現在就準備依托中航工業通飛公司構建通用飛機研發、制造、維修、私人飛行俱樂部等產業鏈環節。不過,“早起的鳥兒有食吃”,西安航空基地由于提前搶占了全產業鏈先手,目前已具備國內產業發展優勢,形成了國內通用航空產業的“高地”。
西安航空基地主任何亮自信地說,西安航空基地現已成功地走出了一條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競爭優勢—經濟優勢的特色發展之路。隨著基地航空產業鏈日益強大,西安航空基地在國內通用航空界的“領頭羊”角色將更加顯現。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西安航空基地“微笑”走向世界
通過搶占全產業鏈先手,西安航空基地發展成為國內外航空界所矚目的“中國通用航空產業之都”,但這并不是西安航空基地最終的夢想。與世界通用航空產業強國相比,我國的通用航空產業就如同30年前的中國汽車產業一樣,還十分稚嫩。分管西安航空基地的西安市常務副市長岳華峰認為,在構建全產業鏈后,西安航空基地今后將全力提升通用航空產業價值鏈,遵循“微笑曲線”的產業價值鏈規律,使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盡早躋身世界通用航空產業強國之列。
據中國民用航空局運輸司副司長孟平介紹,到去年底,我國通用航空作業量達到13.9萬小時,同比增長15%。全國通用飛機總數達到1010架,通用航空企業111家,批準籌建的通用航空企業有52家。
從這些數據來看,盡管當前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不過從總體來說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目前在世界上仍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不僅與發達國家差距巨大,與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相比,差距也十分明顯。據統計,到2010年底,全球已有32萬架通用航空器在運作,年飛行小時超過3500萬小時,其中美國有通用航空器21.9萬架,是我國的200倍,巴西有1萬架,是我國的10倍。
因此,無論是從自身發展來說,還是從國家整體發展來看,西安航空基地成為“中國通用航空產業之都”僅僅是發展的第一步。西安航空基地發展通用航空產業今后要走的路還很長、很艱辛,還需要遵循“微笑曲線”規律,全面提升通用航空產業價值鏈。
據了解,目前西安航空基地已開始遵循“微笑曲線”規律全面提升通用航空產業價值鏈,尤其是在創新研發、關鍵零部件、維修培訓等利潤較高的環節,積極扶持企業發展壯大,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企業。
這家位于西安航空基地的企業原本是做電力電器生意的,后來在西安航空基地的扶持下,與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專家柴東朗教授合作,于去年9月投產了國內第一條工業化批量生產的超輕鎂鋰合金生產線。
據柴東朗教授介紹,鎂鋰合金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塑性等特點,是當今世界上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可部分替代目前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的鋁材及其他鋁合金材料。中國對鎂鋰合金材料研究已有一段時間,但是大多數處于實驗室階段,這是國內第一條可以工業化批量生產的生產線。憑借這項核心技術,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完全可以在競爭激烈的通用航空產業中迅速發展起來,并取得豐厚的利潤。
西安航空基地以前是依靠搶占全產業鏈先手,占據了全國通用航空產業的主導地位,今后將通過遵循“微笑曲線”規律全面提升通用航空產業價值鏈,繼續做到“一步領先,步步領先”。可以預見,西安航空基地,這個“中國通用航空產業之都”不久將會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將會更為有力地推動我國“微笑”著大步走向世界通用航空產業強國之列。
【鏈接】
通用航空——
指從事工業、農業、林業、漁業、礦業、建筑業的作業飛行和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試驗、遙感、教育訓練、文化體育、旅游觀光、私人飛行等方面的飛行活動。
“微笑曲線”——
指世界通用航空產業鏈的價值分布曲線。世界通用航空產業鏈創新研發、設計、關鍵零部件、組裝制造、運營、維修、保險、租賃、高端服務等上下游環節,這些環節產生的利潤是中間低,兩頭高,呈現“微笑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