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我國工程機械再制造產業獲政策支持。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又公布了《再制造產品認定管理暫行辦法》,《辦法》明確了一套嚴格的再制造產品認定制度。
工信部要求國內再制造試點企業積極嘗試,通過兩三年的發展看到實質性的成果。工信部人士表示,該制度將對引導再制造產品消費、推動再制造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同時,國家尚無再制造產品標準,致使再制造產品質量缺乏衡量依據。還有一些試點企業反映,公司對該產業的投入很大,但是擔心不正規的小企業渾水摸魚,長此以往對產業發展不利。
在現階段,工程機械再制造業,只能說是看起來很美,而真正做起來卻很難。在這股政策春風的推動下,很多企業成立了再制造公司,再制造在中國首次進入操作層面。
但是,業內人士認為,現階段我國工程機械再制造產業難有所作為。據中聯重科再制造公司有關人士介紹,該公司在2009年注冊時,工商登記部門說沒有再制造業務這一項。
據了解,再制造產品成本僅為新品的50%,節能50%,節材70%,而且幾乎不產生固體廢物,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通常一臺報廢發動機可拆解為1000多個零部件,包括缸體、曲軸、連桿等占總價值80%左右的300多個主體部件可以再利用。以500公斤的發動機為例,直接回爐相當于利用500公斤廢鋼,折合人民幣才1000多元;而再制造后售價不低于3萬元,增值近30倍。
據我國工程機械再制造產業(中國重汽集團復強動力有限公司)副經理羅建明介紹,再制造是對廢舊機電產品進行高科技、產業化的維修,而普通的維修、大修,僅僅是對產品的某一故障件進行技術處理,產品性能和質量達不到新品的水平。
中國特色的再制造主要基于尺寸恢復和性能提升,具有中國特色的再制造模式已逐漸形成,其重要特征是再制造產品的質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成本只有新品的50%,節能60%,節材70%,對環境的不良影響與制造新品相比顯著降低。并以先進的壽命評估技術、納米表面技術和自動化表面技術為支撐,充分體現了自主創新、綠色環保的特征。
工信部日前公布《再制造產品認定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我國工程機械再制造產業獲政策支持,這一點在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復強動力有限公司的實踐中得到了證實。“再制造”即采用先進適用的再制造技術、工藝,對廢舊工業品進行修復改造后,性能和質量達到或超過原型新品的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