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信息長春9月8日電(記者王曉明 姚湜)“十一五”時期,東北地區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重點產業優勢進一步鞏固,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企業技術升級和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新的競爭優勢正在形成。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孫志剛在6日開幕的第七屆東北亞博覽會上說,東北地區綜合實力顯著提高,老工業基地振興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作為傳統的老工業基地吉林省,經過“十一五”的發展,初步確立了生物醫藥、生物化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制造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到目前已經初具規模和特色。
吉林省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高有福介紹說,以玉米加工轉化為標志的生物化工產業規模、研發能力和企業地位等已在國內領先;以光電子和汽車電子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業成為國家重要產業基地;風電裝機居全國第4位,成為我國七大千萬千瓦風電產業基地之一;以軌道客車為代表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
黑龍江省將把戰略性新興產業放到優先發展的位置,正在實施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大力推進新興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滾動推進100個重點項目、50戶新興產業龍頭骨干企業、20個重大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和10個示范基地建設。
黑龍江省副省長王玉普說,全省要瞄準國際產業發展新動向,選擇具備條件的關鍵技術進行突破,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圍繞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重大應用項目推進和新產品開發,在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選出一批重點項目,集中力量、整合資源、集聚政策加以推進。
遼寧省把發展新興產業,作為遼寧省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載體和戰略選擇。據了解,遼寧省計劃2010年至2012年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5%,2012年至2015年,新興產業產值在2012年比2009年翻一番基礎上,再翻一番。培育100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新興高技術領軍企業,建設形成100個主題特色鮮明、創新能力較強的新興產業聚集區,一些新興產業規模和水平躋身全國乃至世界前列。確定以先進裝備制造業、新能源產業、新醫藥產業、信息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生物育種產業及高技術服務業等九大產業為下一步發展重點方向。
內蒙古自治區“十二五”期間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8%,鼓勵發展生物制藥、現代中蒙藥、生物疫苗和生物育種,加強生物發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培育形成以玉米為原料的生物制品綜合利用產業鏈。同時,加快發展稀土、光伏、電子信息、特種合金和非金屬材料,突出抓好稀土原料戰略儲備,建設世界稀土谷,培育光伏產業集群;今后5年,內蒙古還將加快建設蒙西、蒙東大型風電基地,建設一批500千瓦以上光伏并網電站,發展核電燃料,構建新型綠色能源基地。
目前,上述四省區還在積極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發展,將在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生物產業、先進裝備制造等領域開展攻關合作,共建產業創新平臺和載體,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國家發改委東北司巡視員王樹年認為,這將有利于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搶占未來區域競爭和發展的制高點。“東北地區通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助于經濟質量的提升和產業梯度轉移,對于老工業基地振興具有重要意義。”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