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公路局獲悉,前兩年,我市公路部門共購置了180余臺(套)先進的大型壓路機、挖掘機、裝載機、平地機、綜合養護車、公路清掃車、灑水車等大型公路養護施工機械設備。今年又購入了洗掃機、掃地機、切割機、清縫灌縫機、平板夯、打草機、破碎錘等16臺(套)新設備,這標志著我市公路養護正步入“機械化時代”。
機械化養護費省效宏
一臺“掃地王”相當于50個勞動力
昨日,在國道212線南充順慶區何家觀路段上,記者見到一輛嶄新的機械洗掃車正在路上實施作業。只見路面上的塵土、積水、雜屑、樹葉被轉動的圓盤刷子旋起,一轉眼就被吸進洗掃車內,洗掃車開過之處留下的是干凈、整潔的道路。
“這算得上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公路清潔機械。”該洗掃車駕駛員賈建中告訴記者,這臺價值90萬元人民幣的公路清掃機械與在城市中市民們看見的掃地車最大的不同是,它不光能把路面上的灰塵和垃圾掃到一堆,還能像吸塵器一樣將垃圾、污水統統吸入,只要是“掃地王”經過的路面肯定會干凈整潔。
“以前路面養護工人使用的清理工具,就是一把大掃帚和一個小畚箕。現在的洗掃車集灑水、沖洗、清掃、吸塵、吸水等多功能于一體。在公路清理工作中其效率是人工無可比擬的。”市公路局總工程師郭科祥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國道212線為例,公路等級高、路面寬,1名養路工工作8小時最多清理1.2公里路面,清理100公里公路至少都要80名養路工人,但是這臺新型洗掃車卻能以每小時7公里的速度清理路面,如果按人力算的話,它8小時完成的工作量相當于50個勞動力。
機械化作業
精細化程度遠勝人工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實行機械化公路養護,不單單只是節省人力資源,提高養護工人在車來車往的道路中施工作業的安全性;更主要的是,用機械進行道路養護,能使養護工作更加精細化。
以市公路局新購買的“ZLJ5160TXSE3型洗掃車”為例。該車在對路面進行清掃時其裝載的巨型“吸塵器”,離路面僅有3毫米,可謂是緊貼著路面進行吸塵,無論是路面積水還是細小灰塵都不能逃脫洗掃車“手掌”。
和公路打了半輩子交道的郭科祥告訴記者,以前最讓他“傷腦筋”的就是柏油馬路“瀝青攤鋪作業”。“辛苦還在其次,對于鋪路時需要多少沙石、瀝青只能靠經驗估算。稍不注意就會造成浪費或者用料不夠。”郭科祥說,現在有了瀝青攤鋪機,不光材料用量把握非常精確,連鋪路時瀝青溫度都能很好控制。“瀝青攤鋪時,按照要求溫度必須在120攝氏度左右,這樣鋪設的瀝青公路黏合度才能達到最好。”郭科祥說,瀝青攤鋪機能夠及時加熱,以確保瀝青溫度達到鋪設的技術標準,讓公路質量更加過硬,延長公路使用壽命,最大限度發揮現有路網的使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