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11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共涉及18個行業的2255家企業。其中,淘汰造紙819.6萬噸、涉及599家企業。
近日,各省的《紙業“十二五”規劃》紛紛出臺,國家淘汰造紙落后產能的指標也下達到各省。統計資料表明,“十二五”期間,我國紙業先進產能將強勁替代落后產能,而龍頭企業將在淘汰落后中獲益。
淘汰落后產能比去年翻一番
今年造紙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指標再次升級,幾乎是去年的兩倍。201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要求造紙行業淘汰落后產能432萬噸、涉及279家造紙企業。
淘汰造紙近820萬噸約占造紙業總產能的8%。分析人士認為,國內銅版紙、白卡紙以及新聞紙基本已完成整合,這三大行業企業的設備基本都是全球最先進的設備,因此這三大行業基本不受落后產能淘汰的影響。而相對低端的箱板瓦楞紙、生活用紙及文化紙等的部分產能在淘汰之列,以這些產品為主要原材料的印刷企業或將受到影響。 目前,這些指標已下達到各省。2011年,河北省淘汰落后造紙產能110.174萬噸,山東省淘汰落后造紙產能53.32萬噸,黑龍江省淘汰落后造紙產能35.08萬噸,山西省淘汰落后造紙產能29.8721萬噸……
業內人士指出,在“十二五”期間,市場經濟優勝劣汰功能將發揮作用,我國造紙行業先進產能將以其強大的競爭力替代落后產能。
按照“十二五”規劃,到“十二五”期末,福建省將淘汰落后造紙產能45.5萬噸,年新增紙和紙板先進產能503萬噸,到2015年福建紙和紙板年產能可能達到1200萬噸。
江蘇省造紙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先進產能已占江蘇造紙工業總產能的71%以上。到“十二五”期末,先進產能的比例將進一步提高,預計全省機制紙及紙板總產能可達到2000萬噸,其中新增產能650萬噸,淘汰落后產能50萬噸。
河南省造紙工業協會提出到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造紙企業實現產量1500萬噸,年均增長8%以上;具有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等特點的中高檔紙比重達到75%以上。
按照行業內企業在2011年~2015年間投產和計劃投產的項目預測,未來5年,我國造紙產能的增量約為3500萬噸,到2015年,我國造紙行業的總產能將達到1.35億噸,紙及紙板產量年均增長率約為6%~7%。
淘汰落后將加劇紙業并購重組
業內人士指出,與過去不同,2011年淘汰落后產能的執行力度較以往更加嚴格和堅決。這有利于改善紙產品供求關系,促進行業有序競爭。同時,淘汰落后也將加快國內紙業并購重組步伐,行業龍頭企業有望從中受益。
著名紙業戰略專家、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郭永新認為,當前紙業公司的并購重組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從強弱聯合到現在的強強聯合轉變。過去行業并購主要是強弱結合,強勢企業并購劣勢企業的優質資產,重點是購;現在是優勢企業與強勢企業聯合,體現了強強對接。華泰集團、太陽紙業等企業成功實踐了這種模式?,F在,這種模式正成為當下造紙業成功合作的范本。
二是從行業整合到產業鏈整合的轉變。最初的整合多在行業內部進行,現在擴展到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兼并重組,這樣可以起到優化銜接、提高盈利能力、減少資源消耗的優勢。
三是從外資購內資到內外資聯合的轉變。此前,外資企業多數直接并購國內企業,現在,更多的是內外資聯合了。這樣可以實現國內外兩種市場及資源的結合。
四是從企業單純融資到金融與產業對接的轉變。隨著我國造紙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外金融資本也看中了紙業的發展潛力,資本也伺機介入紙業領域的重組整合。如投資公司鼎暉就瞅準時機戰略投資泉林包裝,并推動其在香港成功上市。
郭永新認為,這四個方面的轉變,體現了造紙產業不斷發展、期待整合擴張的特點,推動著紙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他表示,造紙業是個資本和規模相對集中的產業,這就決定了造紙企業要想迅速發展,必須走規模化和國際化的路子,強者更強,否則就會被淘汰出局。這種趨勢就決定了企業要想發展,必須去尋求價值的最大化,或實現上下游產業整合,來減少系統風險;或加快擴張的步伐,提升企業的規模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