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模具業發展迅速,但遠遠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模具網CEO、國際模具及塑料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分析認為,最主要的問題是低檔模具過剩,高檔模具卻供不應求,甚至必須依賴進口。羅百輝進一步指出,珠三角地區五金模具出口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模具出口仍處于被動,處于劣勢,珠三角模具國際競爭力的正在轉型提升。
中外模具存在五大差異
羅百輝認為,模具企業必須找準自己的弱點,中國模具行業與國外同行存在五大差異。
1、原材料問題
受售價限制,國產模具多采用2Cr13和3Cr13作精密熱處理,而國外則采用專用模具材料DINI、2316,其綜合機械性能,耐磨、耐腐蝕性能及拋光亮度均明顯優于國產材料。這從根本上影響了國產模具的外觀質量和使用壽命。
2、制造工藝水平
國內模具生產廠家,工藝條件參差不齊,差距很大。不少廠家由于設備不配套很多工作依賴手工完成,嚴重影響了精度和質量。
3、模具設計體系
國內一些生產廠家雖然也采用了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計算機輔助制造技術(CAM),但依舊停留在引進、消化和吸收階段,難以形成具有成熟的理論指導和設計體系。因此,規范模具設計軟件系統的開發是當務之急。
4、調試水平
模具就其本質而言屬于工裝,生產出合格制品才是最終目的。因此,模具的質量、性能依賴試模結果檢驗。國內模具廠因交貨期短,試模設備局限,往往把質量檢驗工作放在用戶處試模,易給用戶造成大量的損失和浪費。而且由于修模受時間,場地限制,往往難以調試出最佳狀態。而國外一些發展較好的企業都擁有自己的試模場所和設備,可以模擬用戶的工作條件試模,所以能在最短的時限達到很好的效果。
5、配套體系
我國模具生產企業習慣埋頭搞生產科研,而忽視了與其他設備供應商、原料供應商合作。無形中使用戶走了許多彎路。我們的模具廠必須和其他廠家及各大科研院所共同合作,為用戶創造最佳的制品,創造更大的利潤,才有希望為自己營造廣闊的發展空間。
政策支持發展產業集聚基地
(一)財政資金支持
市、區(鎮)財政要給予產業集聚基地開發建設配套資金支持,產業集聚基地開發建設配套(不含征地費)資金,原則上由市、區(鎮)財政3:7的比例投入。
在產業技術進步資金和市民營與中小企業發展資金中為每個產業集聚基地設立專項資金,用于鼓勵產業集聚基地的建設。該專項資金的主要用途:
1、補貼產業集聚基地的規劃費用;
2、給予產業集聚基地企業新建項目和技改項目貸款貼息;
3、補貼產業集聚基地行業公共技術平臺和信息化平臺建設費用。
4、產業集聚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列入當年市、區、鎮三級政府投資計劃。
(二)統籌土地開發
產業集聚基地建設用地納入深圳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近期建設規劃。
區、鎮政府根據各自條件,從其地價的留成部分中給予產業集聚基地開發主體一定的返還。配套設施的建設用地地價按工業用地地價繳納。
外地企業遷入產業集聚基地,基地管理機構優先安排用地。
(三)優化建設環境
對于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的產業集聚基地,其外部的市政配套設施,市規劃與國土資源局等有關部門要優先規劃建設,做到市政設施先行、基礎配套完善。
供電部門應保證產業集聚基地的電力供應,提高供電安全的可靠性。供水部門應保證產業集聚基地用水供應。
市經貿局對產業集聚基地內的企業提供節能培訓和技術指導,并免費為企業制定節能方案。
(四)完善政府服務
市、區有關職能部門應簡化產業集聚基地項目在立項、土地、環保、建設等環節的審批手續,提供便捷的綠色通道。凡可由前置審批改為后置審批的事項,均實施后置審批。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部門要為企業提供便捷的服務。
(五)引進培養人才
對企業急需的優秀技術和管理人才(包括高級技工),市、區人事、勞動部門優先辦理調入手續。對沒有人事檔案保管權的企業所調入的人員,其人事、勞動檔案分別由市、區人才交流中心和職業介紹中心統一保管。
鼓勵產業集聚基地與國內外大學和培訓機構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人才培訓體系。鼓勵在產業集聚基地內設立專業化的培訓學校和行業人才培養基地。
(六)其它配套政策
產業集聚基地內服務于主導產業的物流項目,均享受市級物流園區的配套優惠政策。
珠三角模具國際競爭力提升
2010年上半年,模具城產品的出口情況要好于前兩年,很多訂單紛至沓來,這些訂單都是急單、大單,這也許是歐美客戶要急于占領國外市場的原因之一。當然這與模具城近兩年的迅速發展壯大是分不開的。2010年是我國模具行業“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珠三角地區模具行業還普遍存在著國內自配率不足、開發能力弱、企業結構不合理、標準化水平和標準件使用覆蓋率低、管理落后等問題。目前珠三角模具自產自配比例高達60%~70%,模具商品化率低,即使是專業模具廠,也大多數是“大而全”“小而全”;而在國外,70%以上是商品模具,大多企業是“小而專”“小而精”,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俱佳。珠三角地區五金模具出口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模具出口仍處于被動,處于劣勢,珠三角模具國際競爭力的有待提高。羅百輝認為,珠三角模具企業要在進出口上爭取到主動權,重點在于培養中國自主企業的出口能力,特別是民營企業。在“九五”和“十五”期間國家為了推進模具業的進步,對部分模具企業實行了稅收的優惠政策,也是促使模具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模具競爭國際化的新形勢,模具企業應不斷擴大對外開放,開展國際交流與技術咨詢,選派技術管理骨干出國考察、短期培訓,迅速提高他們的技術與科研水平。
在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帶動下,廣東省模具工業飛速發展,成為“中國模具第一大省”,且制模技術已接近國際水平。羅百輝指出,珠三角各城市群應以“大珠三角”都市圈的視野,根據本區域的資源稟賦、地理區位和產業特征,充分考慮自身定位和產業布局,努力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格局,走差異化發展道路。
黃埔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廣東省在2009年上半年出口模具3.6億美元,比2008年同期增長20%,出口總額超出排名第二的浙江省一倍以上。
近兩年,中國的模具制造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中國已能生產精度達到二微米的多工位級進模,壽命可達三億沖次以上。個別企業生產的多工位級進模已可在每分二千次的高速沖床上使用,精度可達一微米。沿海地區特別是廣東省,在模具制造整體水平的數量和質量上均在國內處于行業前列,制模技術已接近國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