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經濟企穩向好和國家利好政策的推動下,我國農機行業在去年創下的歷史高臺上持續穩健發展。預計到6月底,我國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將突破1300億元,同比增幅在20%左右。而作為農機產業的核心板塊和農機市場龍頭的拖拉機產品,尤其是大中拖拉機產品當屬首功。1-6月份,國內市場通過農機具購置補貼系統銷售大中型拖拉機15.7萬臺(局部數據,不代表行業總規模),同比增幅超過了30%。鑒于拖拉機所在的動力機械板塊在整個農業機械行業中的權重最大,再加上原材料漲價造成的產品價格普遍上調,如此大的增量直接拉動了整個農機市場的繁榮和上揚。 回望上半年的拖拉機市場,借用拖拉機自身的性格特質來描述今年上半年的市場走勢,雖然稍有牽強,但總的來看還算是比較貼切的。拖拉機所具備的動力強勁、堅忍不拔、穩步前行的性格大體上反映了上半年我國拖拉機市場的總體表現。 進入2011年以來,盡管國內農機市場面臨工業原材料價格輪番上漲、部分地區氣候變化異常、多數地區農機購置補貼實際操作時間延遲、補貼品類范圍進一步擴大而引發補貼資金投向轉移等大量不確定因素的負向影響,上半年大中型拖拉機銷售量仍創歷史新高,據行業報表數據,1-5月份,大中型拖拉機總銷量21.7萬臺,同比增長23%。其中,大型拖拉機銷售7.9萬臺,中型拖拉機銷售13.8萬臺,同比分別增長28.1%和23.2%。 筆者分析,決定今年上半年拖拉機市場呈現上述穩步增長態勢的主要有五個方面因素: 一是國家“三農政策”的推動。近年來,國家將糧食安全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積極實施區域性農業產業發展規劃,逐年加大包括農機具購置補貼在內的農業“四項補貼”的資金投入規模,推行主要糧食作物最低收購價等一攬子支農、惠農、助農政策,而且扶植力度越來越大,從而營造了一個較好的農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增強了農民加大農業裝備投入和購買大中型農機具的信心。 二是農民購買力的增強。去年我國農業再獲豐收,不僅主要糧食作物實現了“七連增”,而且收購價格大幅度提高,從而帶來了農民收入水平的較快增長。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信息,去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919元,比2009年增加766元,農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10.9%,成為歷史上增加額度和增幅最大的一年。農民收入的較快增長,不僅增強了廣大農民購買能力,而且也因其對未來預期收入的提升,更進一步激發了農民用戶購買農機的積極性。 三是農民對拖拉機的剛性需求增加。隨著國家鼓勵土地深松、復合式作業等現代作業方式政策的陸續出臺,拖拉機的作業領域逐步拓展,現代農業作業方式對大中型拖拉機的市場需求逐步增加。另外,根據市場調研資料推算,去年我國大中型拖拉機用戶的作業收益率比較穩定,單臺大中型拖拉機的投資回收期平均在3.5—5年之間。由于收益率相對比較理想,多數農民對投資購買拖拉機的預期收益比較看好。再加上中小型拖拉機社會保有量巨大,而且多數已經接近或超過了更新期,因而,購買新型大中拖拉機用以更新淘汰老舊機械的這股力量也不容忽視。 四是國家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的驅動。中央財政安排預算今年用于農機具購置補貼的資金總量將達到175億元,較上年的155億元增加12.9%,再創歷史新高。特別是為支援各地春耕備播,財政部早在去年11月中旬就將首批補貼資金下達各地,從而給農機主管部門研究制定補貼實操方案和進一步健全完善補貼資金管理制度提供了充足的準備時間。與此同時,由于各地政府進一步加強了農補政策落實檢查,加大了農補政策的宣傳力度,使更多的農民用戶提前了解相關政策和操作辦法,也客觀上為廣大農民朋友從容選購農機產品創造了較為有利的購機條件。 五是“買漲不買落”消費心理的推波助瀾。2010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市場原油、生鐵、鋼材、天然橡膠、有色金屬等工業原材料價格輪番上漲,從而牽動了拖拉機等農機產品市場價格不斷攀升。加上拖拉機行業強行推進國二排放準等因素的影響,均導致拖拉機制造成本大幅度上升。為應對原材料價格等成本增加的侵蝕,今年以來,全國農機生產企業大多數都進行了兩次以上的大面積價格上調,全行業平均調價幅度在12%上下。在買漲不買落心理驅使下,相當一部分潛在購買力提前實現,從而成為拖拉機市場繁榮的誘因之一。 今年上半年拖拉機市場,突出呈現以下特點:首先是市場需求規格上延速度加快。從下表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7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銷量同比增幅高達28.1%,比20-70馬力段中型拖拉機23.2%的增幅加快了4.9個百分點。通過對馬力段進行細分,我們發現,除因東北、西北市場啟動較早導致區域性適銷的25-49馬力段產品增幅較高(39.5%)外,50-70馬力段同比下降了4.66%,70-100馬力段產品基本持平(2.69%),而100馬力以上中型拖拉機產品增幅則高達123.8%。 其次是產品向復合式高端化發展進程提速。近年來,在國家農業區域化開發政策的帶動下,我國北方地區,特別是東北、西北墾區農業作業對大型高端拖拉機的需求越來越多。強勁的市場需求和國家鼓勵裝備制造業發展政策的激勵下,國內一批有抱負的農業裝備企業開始投入資金和人才致力于大型高端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的研發,如中國一拖集團繼去年成功開發出東方紅la-2004h和lz-2704兩款動力換擋拖拉機后,今年與意大利納迪公司成功合作研究開發的系列大型高端復合式農機具產品現已批量上市。與此同時,一拖集團還一舉將法國麥克米克工廠收歸麾下,成為中國農機企業成功收購歐美公司第一案。這對于快速提升我國農業裝備技術水平,縮短與世界列強的技術差距,實現中國由農機大國向農機強國跨越等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三是國際農機巨頭搶灘登陸步伐加劇。近年來,中國農機市場持續穩定繁榮的高速發展和不斷得到優化的市場競爭環境,已經引來了國際各大農機企業的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國際農機巨頭搶灘登陸瓜分中國市場的步子明顯加速。國際第三大農業裝備巨頭美國愛科集團年初在黑龍江大慶打造中國的第二個大馬力拖拉機制造中心正式開工之后,今年5月25日,全球最大的農業機械設備制造商迪爾公司正式向外界宣布,計劃投資6000萬美元在中國天津建立一個發動機工廠,這不僅是迪爾公司今年以來宣布的第二項中國投資計劃,也是該公司在中國的第7個投資項目。筆者據此分析,未來的我國農機市場的競爭已不再是國內企業之間的價格、渠道之爭以及份額、位勢之爭。國內競爭國際化將成為未來市場競爭的基本特征。 第四是補貼項目實施操作時間進一步延遲。根據我國農業生產環境和季節變化,全國多數地區對農機產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和秋收季節,因而反映在農機市場上便出現了上下半年兩個銷售旺季。一年之計在于春。特別是東北、西北和中部地區,這種特點更加明顯,上半年銷售旺季從3月份開始,持續到5月下旬或更長一段時間,這是農機企業開展銷售的黃金季節(如圖三)。 然而,近兩年來,雖然國家財政部門早早即把補貼資金下撥各地,但各級主管部門出于完善實操程序和凈化實施環境的考慮,不斷加強了方案修訂、過程管理和市場檢查力度,客觀上延遲了項目實施時間。今年上半年,這種情況尤其突出,個別地區甚至到5月中旬還沒有啟動實操,不僅影響力農民從容購機,而且也給廣大生產經營企業造成了較大的渠道庫存壓力。為此,筆者呼請各級主管部門一定要遵循市場規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及早著手安排,積極主動工作,努力把好事做好,最大程度地維護廣大農民的核心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