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的集成電路企業涵蓋整個產業鏈,憑借著強大的研發優勢,不斷開發出新的科技產品,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
未來三年,企業還將以超過70%的年增長率飛速發展。
作為國家重大新興戰略中的細分重點行業領域之一,集成電路設計一直被看作資金、技術、人才密集型產業。從2006年的方興未艾,到如今形成以飛思卡爾強芯、中星電子為代表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以中芯國際為代表的芯片制造企業,以羅姆、西迪斯為代表的分立器件企業等行業領頭企業集群發展,并涵蓋整個產業鏈。僅僅5年時間,天津開發區的集成電路企業憑借著強大的研發優勢,不斷開發出新的科技產品,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未來三年,企業還將以超過70%的年增長率飛速發展。借助國家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東風,開發區正在以設計帶動產業鏈,鼓勵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緊緊抓住“芯”機遇,不斷搶占產業戰略高地。
培育壯大一批產業特色凸顯
根據國家工信部預測,到“十二五”末,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將翻一番,達到3300億元,其中將產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設計企業。一直以來,天津開發區不斷加大對區內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扶持力度,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業優勢。
開發區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多為應用領域中的龍頭企業,技術基礎好,研發團隊實力強,并擁有國際領先專利產品。銳石微電子是國內電源管理芯片的領軍型企業,易良盛公司是霍爾芯片的龍頭企業,國芯科技更是承擔國家核高基項目的技術領先型企業,芯愿景軟件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全球第三的芯片分析公司,雙競科技是目前國內最大工業應用集成電路供應商。
發源于“中關村”,快速增長于“泰達”。近兩年來,隨著京津同城化效益的逐步凸顯,開發區國際化的產業環境、“全程式”產業服務體系、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相對較低的商務成本,讓北京的一些龍頭企業逐步擴大在津業務領域和研發人員規模,成功地在京津兩地構筑了“產學研”的空間布局。隨著科技“小巨人”戰略的持續實施,開發區“鎖定中關村”,引進更多產業化條件成熟的中小企業,目標是將這一領域的群體擴大到50家。
集成電路企業增長預期較高。開發區位列前十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2010年的銷售額比2009年增長了105.6%,預計普遍在未來3年內進入到爆發式增長階段。唯捷創芯、易良盛等5家企業預測年均增長率將超過3至5倍。
集群化發展產業鏈日趨完善
三大電子產品產業鏈、四大零部件基地、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群體……開發區雄厚的電子信息產業基礎為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一條以集成電路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為核心,支撐配套業共同發展的集成電路產業鏈格局正在開發區逐步形成。
在產業鏈形成的過程中,上下游產業中各個關鍵環節的整體技術水平和質量也得到了全面提高,一系列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領先的技術在開發區落地生根。飛思卡爾在其全球領先的MCU設計平臺上從事8/16位,32位MCU產品設計,開發基于ColdFire的硬核技術及設計平臺,提供深亞微米IC的設計開發;芯愿景計劃建立具備45納米以上集成電路的芯片分析能力的“納米級集成電路分析服務平臺”……世界級的技術水平、行業領先的技術優勢,讓這批中小型企業的實力得以迅速發展壯大,在產業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
政策支持優化產業環境
2008年,《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促進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的試行辦法》正式出臺,涵蓋了研發、運營費用補貼、產業化稅收補貼、上市扶植補貼等企業運營發展的多個領域。這是開發區在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產業政策的基礎之上,根據自身產業發展的需要,對集成電路設計產業提出明確的扶持方向及扶持力度。結合一系列配套和人才引進政策,如今開發區已經形成了針對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比較完整、系統的政策支撐體系。
天津市集成電路促進中心于2006年在開發區成立,到去年年底,在孵企業已達30余家,中心同時建立了公共服務平臺,并提供研發硬件、人才培養、測試驗證、企業孵化等一系列的人性化服務。開發區提出了一攬子的服務計劃和體系,不僅幫助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完善硬件和軟件服務設施,還進行設計工具、設計方法培訓和市場推廣服務。包括全流程軟件、硬件服務,MPW服務和IP庫服務等全方位的服務項目。
作為人才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為加快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開發區建立了吸引高級人才入區發展的政策措施,擴大了人才引進、培養和獎勵的受惠范圍。依托天津教育資源和歐美先進技術資源成立的濱海集成電路培訓中心,聘請集成電路企業中的技術總監、高級工程師,輔以平臺的軟硬件設備,開設科學實用的培訓課程,為企業提供人才培訓服務,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