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簡稱“深圳機場”)第二跑道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得深圳機場成為繼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重慶、昆明機場后,擁有多條跑道的機場。
記者了解到,根據深圳機場航空城的發展規劃,未來還將建設第三條跑道,到2035年T3航站樓的旅客吞吐量達到4500萬人次,使深圳機場邁向世界級航空港。 單條跑道二十年躋身全球50強
在第二條跑道啟用前,深圳機場以單條跑道創造了世界航空界的奇跡。
1991年10月12日,深圳機場正式通航。第一條長3400米的跑道,伴隨著深圳機場走過20年的光輝歷程。1996年12月,深圳機場就一躍成為國內第四大機場。2003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正式跨入全球百強機場行列。2007年,深圳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大關。
去年,深圳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2671.3萬人次,同比增長9.1%;貨郵吞吐量80.88萬噸,同比增長33.6%;航空器起降21.69萬架次,同比增長7%。國際機場協會(ACI)分析顯示,深圳機場已進入全球50強。
有業界分析人士認為,深圳機場事實上早就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單跑道機場之一。與之相應,候機樓因旅客量增加而日顯局促,停機位因航班增加而日益緊張,深圳機場硬件設施保障滯后,與業務迅速發展的矛盾十分突出,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
跑道使用刻槽工藝
深圳機場第二跑道按滿足F類飛機適用要求,在現有跑道西側修建,長3800米(第一跑道長為3400米)、寬60米,可起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空中客車A380飛機。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作為飛機起降區,二跑道對地基沉降要求非常高,深圳機場的整個擴建工程平均填海厚度達8.5米。為了確保飛機起降安全,二跑道主跑道采用了施工難度大,但可靠性高的“換填法”,即把海底淤泥吸出、清理至海底硬質層后,填上符合技術標準的粗砂石塊,振沖碾壓、密實。
今年5月24日執行二跑道試飛任務的南航航班機長李文浩,對深圳機場二跑道評價極高。他說:“機場現有的跑道,地面采用的是常規的拉毛技術,而二跑道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刻槽工藝。這不僅增加了跑道的摩擦系數,加大了降落時飛機輪胎的摩擦力,使飛機的剎車效率更高,還提高了飛機起降的安全系數,并提高了乘客的舒適度。”
將建成世界級航空港
據深圳機場集團董事長汪洋介紹,在“十二五”規劃中,深圳機場確立了“以質量謀發展”的思路,立足于機場公共基礎設施的定位,全面實施安全優先戰略、航空城戰略、國際化戰略、快件集散中心戰略和深港合作五大戰略。
根據這一戰略,到“十二五”期末,深圳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年起降架次分別達到3600萬人次、130萬噸、29.19萬架次。
有業內人士預測,T3航站樓及其他基礎設施于2012年底竣工后,深圳機場在整個“十二五”期間不僅迎來業務量的大幅增加,也將在設施保障和服務管理等方面發生質的飛躍,逐步實現從一個地理位置上狹義的大型機場,到世界級大型航空港的轉變。
記者了解到,根據深圳機場航空城的發展規劃,隨著客貨業務的增長,未來機場還將建設第三條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