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由工信部牽頭的會議,再次對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吹風。在這個會議上,汽車業被列為八個兼并重組重點行業的第一個,預示著今年可望成為汽車業又一個“重組年”。而會議上出現的吉利汽車身影,更可能是民營車企站上兼并重組前線的征兆。 汽車業居兼并重組之首位 這個由工信部部長苗圩親自出席的“全國企業兼并重組工作經驗交流會”規格頗高,包括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研究室、企業兼并重組工作部際協調小組12個成員單位的有關負責人均與會。 苗圩提出,要“切實抓好汽車、鋼鐵、水泥、機械制造、電解鋁、稀土、電子信息和醫藥等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在工信部對企業兼并重組的歷次吹風中,這是汽車業首次被列為八大重點行業的首位。近兩年在經歷過廣汽重組長豐汽車和吉奧汽車,長安集團重組哈飛、昌河,東風汽車公司重組東風云南汽車等事件之后,汽車業兼并重組暫時風平浪靜。而隨著今年市場的調整,兼并重組浪潮或將再次卷起。 在汽車業振興規劃中,提出“通過兼并重組,形成2-3家產銷規模超過200萬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4-5家產銷規模超過100萬輛的汽車企業集團,產銷規模占市場份額90%以上的汽車企業集團數量由目前的14家減少到10家以內”的目標。經過兩年快速發展,上汽、東風、一汽和長安去年已經進入“200萬輛俱樂部”,進入“100萬輛俱樂部”的則只有北汽。去年,前十家車企銷量占市場份額的86%,已經接近政策線。而這主要是市場發展的結果,而非兼并重組之功。 苗圩還強調不能“拉郎配”,清理取消限制企業跨地區兼并重組的不合理規定、推動企業跨地區兼并重組等問題。對于汽車業來說,廣汽的區域性兼并重組是目前的最成功案例。 打破“四大四小”格局 會長,廣州汽車、東風汽車和浙江吉利作交流發言,是10家發言企業中的前三家。廣汽和東風近兩年均有國內重組案例可循,而吉利最重大的成就是海外并購沃爾沃,而不是國內兼并重組。吉利也不是汽車業振興規劃圈定的兼并重組“四大四小”之一。 汽車分析師張志勇認為,這不排除是吉利的又一次政府公關,國家一直也對這個民營車企比較重視。此前汽車業并購一直集中在國有企業,而實際情況是有些民營企業也有并購實力和擴張需求。振興規劃回避了民企車企的兼并重組問題,而現在政策面可能考慮將民營車企納入兼并重組格局之中。大型民營車企可以對一些小型車企進行并購,加快形成規模更大的企業集團。 苗圩在會上也提出,近年來,“注重促進市場有效競爭,促進各種所有制企業平等競爭、共同發展”是企業兼并重組的一個好經驗。 但從財務狀況看,吉利目前難以開展大型的并購。最近吉利控股剛發行債券擬募集資金10億,用于發展自動變速器等汽車配套項目、補充流動資金以及償還銀行貸款。張志勇認為,現在如果民營車企要參與兼并重組,長城汽車是最有實力的。長城一直保持零負債的穩健經營方式,并且近年來利潤大增,具有充足的現金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