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已將年初制定的車市增長預期由原來的10%-15%下調至5%。這是好事,汽車市場需要回歸理性,需要練內功。” 日前,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在7月汽車產業信息發布會上表示,希望車企學會在沒有刺激政策的市場環境中發展,希望相關政策能保持穩定。董揚的這一表態基本宣布,下半年政府出臺扶持汽車產業政策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據中汽協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累計產銷915.60萬輛和932.52萬輛,同比增長2.48%和3.35%,增幅比去年同期下滑29個百分點。其中,乘用車產銷704.49萬輛和711.03萬輛,同比增長5.36%和5.75%;商用車產銷211.11萬輛和221.49萬輛,同比下降6.07%和3.67%。 “由于去年下半年的汽車產銷數字偏高,特別是限購政策出臺前夕,年底市場出現了翹尾因素,所以我們認為今年下半年的汽車產銷增長幅度應該遠遠小于去年,經討論后,我們將全年增長預期下調至5%。”董揚說。 盡管6月國產汽車產銷環比同比雙增長,扭轉了連續兩月的下滑趨勢,但中汽協認為,影響上半年發展的諸多不利因素仍將存在,短期內總體發展環境難有較大改觀,特別是商用車全年很可能呈現負增長。 其中,對車市發展影響較大的“限購”政策仍將存在。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司長陳建國7月8日向記者表示,北京出臺的汽車限購政策還將持續,因為在治堵問題上,目前政府部門還未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據媒體報道,6月20日左右,國家發改委在經過調研的基礎上,將目前國內汽車消費市場低迷的情況,以書面形式上報給國務院,申請調整或取消各地限制汽車消費的政策。隨后,國務院召集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商務部等13個中央部委的主要部門領導,以及中汽協秘書長董揚,以座談的方式商討這一問題。 “由于北京交通擁堵形勢確實非常嚴峻,決策層的思路是除北京外,其他城市鼓勵治堵,但不支持限購。”知情人士透露。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會長蘇暉預測,今年上半年京城新車銷售約為15萬輛,這一數字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0%。而參加搖號的隊伍目前已超60萬人,其中中簽者為10萬人,上半年中簽指標釋放率僅為40%。 “京城上半年經濟型車銷量嚴重下滑,原因不在消費者搖號轉變觀念,而關鍵性的因素是治堵方案中,要求外地進京常住人口要有5年以上的社保和納稅證明,這大大限制了704萬外地常住人口購車。”蘇暉說。 蘇暉預測,隨著搖號購車政策實施已過半年,下半年新車銷售月銷量基本在可預測范圍,預計月平均將保持在3萬輛左右,這一數字與政府部門預測的月平均4萬輛仍有差距。 “市場規模已經不是關注的焦點,而產業結構調整才是未來的政策重心。”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部主任徐長明認為,在國家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新形勢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一個市場結構性的全新調整期,下滑屬于結構性的市場回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