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萬規模到最大市場 從商用為主到家用轎車 從九款產品到極大豐富 中國汽車市場17年的發展變遷,是與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強大緊密相連的。從1995年的140萬輛的產銷規模,到如今的2000萬左右的產銷規模,可以說中國汽車市場在量變的同時,也發生了質變。比如消費人群主力從公務變成私人,購買車型從商用車變成轎車,進口轎車從轎車主力到少量補充等等。 總之,在中國的道路上,似乎時時上演國際車展,所有的跨國公司都來到了中國,而且中國也誕生了奇瑞、比亞迪、吉利等知名自主品牌,他們也正在努力走向國際。 ●市場規模:產銷從百萬輛到兩千萬輛,保有量近億輛 上世紀90年代,我國汽車市場需求規模整體較小,需求增速緩慢。1992年我國汽車產量剛剛突破百萬輛級,達到106.2萬輛,此后市場需求緩慢增長,1995年我國汽車產量和銷量分別為145.3萬輛和140.5萬輛,到2001年我國汽車產量才超過200萬輛,達到247萬輛,我國汽車產量從100萬輛到200萬輛,大約用了9年的時間。 進入21世紀后,加入WTO為我國經濟和汽車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國汽車市場進入高速增長期,從2001年到2009年,在不到八年的時間中,汽車產量就由200萬輛躍升至千萬輛級,年均增長速度達21.6%。截止到2010年底,我國汽車產量和銷量雙雙突破1800萬輛,產銷量分別為1826.5萬輛和1827萬輛,市場規模相當于1995年13倍左右。 隨著汽車需求的快速增長,我國汽車保有量也大幅增加,2010汽車保有量達9086萬輛,比1995年增加了8046萬輛,年平均增長率為13.2%。 ●市場地位:占全球1/4產銷量成為國家經濟支柱 1995年我國汽車市場國際地位較低,產量僅占全球市場的2.9%,世界排名第十一位,排在美國、日本、德國、法國、韓國、加拿大、西班牙、英國、意大利、巴西之后。隨著汽車銷量的持續上升,2006年我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消費市場,2009年我國汽車市場以1300萬輛的銷售業績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汽車保有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保有量市場。2010年我國汽車產量再度增加,大約占全球產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比1995年上升20.6個百分點,并超過美國汽車銷售歷史最高的1750萬輛紀錄,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和最大新車銷售市場。 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汽車工業在國內經濟中的地位顯著上升。1995年我國汽車工業增加值僅為540.7億元,而到2009年汽車工業增加值達到5378.7億元,14年間增長了9倍,年平均增長率為19.0%,汽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高出GDP增長速度平均約7-8個百分點左右。2009年汽車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1.58%,比1995年上升0.66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率的貢獻度為1%。汽車工業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009年我國汽車累計完成工業產值23437.8億元,是1995年的10.6倍,汽車工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3%提高至4.29%,提高約2個百分點,同時汽車工業對上下游產業鏈拉動作用較大,汽車工業發展對中國經濟增長所發揮的帶動作用日益明顯,汽車工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市場結構:從商用車為主到轎車更多,私人占轎車購買近九成 90年代,我國汽車產品結構以商用車為主,1995年商用車產量為112.8萬輛,商用車產量占汽車總產量的77.6%,轎車產量僅32.5萬輛,占總產量的22.4%。2001年以后,轎車市場大幅增長,此后8年多的時間中,轎車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增長,2005年我國轎車產量達278.7萬輛,在汽車總產量中比重達48.5%,基本與商用車產量持平,到2010年底我國轎車產量達957.9萬輛,占汽車總產量的比例達52.4%,比1995年提高了30個百分點。 國內轎車消費主要分為公商務用車、出租用車和私人用車三大領域。1995年我國轎車消費集中在公商務用車和出租用車,私人轎車銷量占轎車總銷量的比例僅為10.9%。隨著居民收入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購買私人小轎車,轎車開始進入私人家庭,加入WTO后我國私人消費汽車大幅開啟,2002年我國私人購買轎車迎來爆發性增長,私人轎車占轎車總銷量的比重達62%,比2001年提高13個百分點。隨后7年私人購車需求呈現持續高速增長態勢,到2010年底私人轎車銷量達853.5萬輛,占轎車總銷量比例高達89.9%,比1995年提高了79個百分點,私人轎車成為轎車需求的絕對主體。 ●產品結構:從9個產品品牌到近200種,自主品牌占據三成份額 1995年以來,我國汽車產品經歷了由單一向豐富的轉變。1995年我國轎車產品品牌數僅有9個,分別為桑塔納、夏利、奧迪、捷達、富康、切諾基、廣州標致、奧拓和云雀,2010年轎車品牌數增加到164個,主要包括日系的卡羅拉、思域、鋒范、軒逸;美系的凱越、君越、福克斯;德系的寶來、速騰、帕薩特、朗逸、Polo;歐系的307、愛麗舍;韓系的伊蘭特、索納塔;還有奇瑞、比亞迪和吉利等自主品牌產品。 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產量不斷增加,市場份額逐漸上升。2000年自主品牌轎車銷量為12.5萬輛,占轎車總比例的20%,隨著奇瑞、吉利、長城、比亞迪等國內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和壯大,2010年自主品牌轎車銷售293.30萬輛,占轎車銷售總量的30.89%,比2000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在排名前十位的轎車品牌中,自主品牌占據三席,分別為比亞迪、夏利和旗云,銷量分別是26.39萬輛、21.01萬輛和17.35萬輛,自主品牌汽車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生力軍。 轎車產品不斷豐富以及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的提升使產品價格大幅下降。2010年轎車平均價格比1995年平均價格下降60%左右,以桑塔納為例,1995年售價為20萬元左右,2010年售價僅為8萬元左右,而且車輛的技術性能和配置比原來的車型要高出許多。 ●進出口市場:從出口2000多輛到50多萬輛,進口轎車占總銷量只有4% 我國汽車進出口貿易增長迅速,1995年汽車整車商品進出口總額不到30億美元,其中進口金額為25.7億美元,出口金額為1.5億美元,進口金額遠大于出口金額。2010年汽車整車商品進出口總額首次超過千億美元,達1085.3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為27%,其中進口518億美元,出口為567億美元,出口金額與進口金額基本相當。 近10多年來,雖然我國汽車整車進口仍呈現較快增長,但進口轎車在國內市場的地位大幅降低。1995年我國進口汽車15.8萬輛,其中轎車近13萬輛,進口轎車占國內轎車總需求的比例高達30%,進口轎車是市場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到2010年我國進口汽車總量達到81.4萬輛,是1995年的6.3倍,其中轎車進口34.4萬輛,進口轎車占國內轎車需求的比例不足4%,進口轎車成為我國轎車需求的補充。 我國汽車出口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巨大轉變,出口快速增加,2010年我國汽車出口規模為56.6萬輛,比1995年凈增54.8萬輛,汽車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25.8%,幾乎是進口增速的一倍。從出口結構來看,1995年我國出口汽車產品以商用車為主,占汽車總出口的86%,出口轎車僅為2529輛,2010年我國出口汽車產品中轎車出口顯著增多,出口轎車達到18萬輛,占汽車總出口量的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