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協統計的80家鋼企今年前5月產品銷售利潤率只有2.91%,比去年同期下降0.67%,尚不及銀行存款利率。業內人士認為鋼價大幅下滑30%的 “市場拐點”擔憂其實是不必要的。中國鋼鐵需求長期旺盛,鋼市近弱遠強格局未變。 國內現貨鋼價跌勢趨緩 據鋼鐵現貨交易平臺西本新干線提供的最新監控數據顯示,在剛過去的一周內,國內現貨鋼價跌勢趨緩,市場成交略有好轉。 上周西本新干線分區域鋼材價格變化如下:上海區域鋼材價格保持平穩,單周價格不變,截至7月1日報在4740元/噸;北京區域鋼材價格繼續下跌,截至7月1日報在5104元/噸,單周價格下跌40元/噸;廣州區域鋼材價格震蕩下跌,單周價格下跌50元/噸,截至7月1日報在5100元/噸。 西本新干線鋼鐵現貨交易平臺數據顯示,截至7月1日,國內主要市場優質品二級螺紋鋼25mm平均價位在4956元/噸,較上周五下跌18元/噸;6.5mm高線平均價位在4935元/噸,較上周五下跌12元/噸。綜合來看,在經過前兩周的大幅下跌之后,本周國內鋼價重回小幅盤整局面,華東地區表現略強于華南、華北地區。 據西本新干線交易平臺數據顯示,市場成交量在前兩周低位基礎上明顯回升,但整體成交量仍然不大。從西本新干線監測的滬終端采購量數據來看,上周終端采購量日均環比回升56.11%。 據鋼協統計, 6月中旬76家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粗鋼日產量163.97萬噸,與6月上旬同口徑相比增加1.56萬噸,環比增長0.96%; 6月中旬全國粗鋼日均產量195.54萬噸,較6月上旬減少1.2萬噸,環比降低0.61%。可見無論是鋼協數據還是鋼廠數據,鋼廠目前生產仍是熱情高漲,國內市場供應壓力逐步顯現。 鋼市近弱遠強格局未變 蘭格鋼鐵網資深研究專家陳克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由此引發 “中國需求泡沫”破滅憂慮,甚至認為會導致礦石、鋼鐵等價格大幅跌落30%,出現由牛轉熊的所謂“市場拐點”。這種擔憂其實是不必要的。在一些力量的推動之下,中國礦石、鋼鐵需求長期旺盛,價格相對高位運行。 不過他也坦言,近期內受到三大不確定因素影響,可能再次推動鋼材價格,特別是板材價格向下調整,甚至是較大幅度調整,但中、遠期強勢格局不會消失。 “境外愈演愈烈的歐美債務危機,究竟發酵到何種程度還未可知;中國緊縮政策是否還會持續;人民幣是否快速大幅升值? ”陳克新對記者表示,如果上述三大因素同時撞車,發生效應疊加,就有可能導致需求進一步減緩,鋼材及其冶煉材料價格有可能再次向下調整,甚至有可能是較大幅度的調整。 不過他也指出,中國礦石、鋼鐵需求長期旺盛。在粗鋼消費方面,1900-2000年的100年間,美國消費了82-87億噸鋼,中國才消費了30多億噸,況且中國人口是美國人口的4倍多,因此最終需求總量也要比美國高出很多。不僅如此,中國內部也還存在著西部地區粗鋼消費顯著落后于沿海地區的巨大差距。中國西部省份的消費量還不及沿海地區的一半,也就意味著巨大的鋼材消費增長潛力。 鋼企銷售成本上漲兩成 據悉,中鋼協統計的80家鋼企今年前5月利潤428億元,產品銷售利潤率只有2.91%,比去年同期下降0.67%,實現利潤總額比上年同期下降2%。據悉,由于上半年進口鐵礦石、燃料價格大幅上漲,大中型鋼鐵企業生產、銷售成本反而上漲了20%。中鋼協羅冰生說,鋼企急需將關注重點轉移到降低運行成本、提高行業運行質量和效益上來。 隨著礦業三巨頭摒棄鐵礦石年度談判,開始將鐵礦石長協礦引往季度、月度甚至現貨的短期定價機制,鐵礦石價格指數也越來越成為直接影響礦價的重要因素。目前,礦業巨頭們基本參照普氏能源資訊公司推出的鐵礦石價格指數定價。就在上周,普氏宣布收購環球鋼訊集團,全球三大鐵礦石指數從三個將變成兩個。與此同時,中國也一直在籌備創立自己的鐵礦石指數。 羅冰生也透露,中國指數“很快就會推出”,推出時間會是年內。此外,目前我國港口庫存總量已經超過9000萬噸,國內鐵礦石又大幅增產,全球粗鋼總體供大于求。 “我認為這種情況下,中國今年進口鐵礦石的需求將不升反降。 ”他說,“全球海運鐵礦石貿易的總體價格將會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