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揚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118000噸首制皇冠船正式下水。該船是德國船東6艘訂單中的第4艘,此前“大洋”已交付了3艘。該款首制皇冠船是根據巴拿馬運河海峽拓寬標準,按照世界航運新特點量身打造——與國際同類船相比,它在航速提升12%條件下,保證能耗下降10%,在市場上擁有絕對“性價比”。同大洋造船一樣,在揚州81公里沿江岸線上,一大批船企從過去“造船殼”,正用科技創新完成了多項“自主首創”和“全國第一”。 揚州市船舶工業經過“十一五”期間快速發展,形成了大型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化學品船等主力船型同步發展、船舶配套同步推進的產業格局。去年,全市造船完工量525萬載重噸,占全國的8%,占全省的22.8%。“證明揚州船舶工業最大變化的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造船完工量占全國份額,另一個是船型和技術含量。”市經信委有關人士分析說,越來越多的船企注重研發技術投入,推進“揚州船舶”的技術創新。 造船是高能耗、勞動密集型行業,也是技術密集型行業。近幾年內,揚州舶企接連創下多項“全國第一”:2009年,全國第一艘符合船舶壓載艙保護涂層標準規范的“皇冠”系列首制船在揚州大洋造船交付使用;2010年5月,中海工業(江蘇)有限公司開創了“六船并造、六浮四出”的國內造船紀錄。 而先進技術成就了更多“自主首創”:中海工業(江蘇)研制開發生產的超大型油輪、30萬噸級礦砂船、系列海工裝備船;江蘇金陵船舶研制開發的1000-2000標準箱集裝箱船;鼎衡造船研制開發的3萬噸以下高標準不銹鋼化學品船、液化石油氣船和液化天然氣船;科進船業專門開發的液貨船和游船(艇),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這些船舶大多屬于低碳或特種船舶,為揚州船舶工業支持國家海洋開發工程、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提供了裝備基礎。 “在科技支撐下,揚州船會航行得更遠。”揚州船舶產業協會負責人透露,“根據規劃,我市擬到2015年,年產量超1000萬載重噸,占全國的10%以上,建成國家級船舶工業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