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汽車銷售數據造假,猶如打開了潘多拉的匣子。不少車企報高銷量的陳年往事也被翻出來,不少汽車企業虛報銷量已經成了業內心照不宣的潛規則。是什么驅使華泰汽車這類企業如此大膽地吹大銷量泡沫呢?難道不擔心有一天會吹破嗎?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表示,其實業內早已知道華泰汽車銷量作假之事。這是一個很容易穿幫的游戲,只是此前大家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據記者調查,華泰汽車公開數據已經多次露餡。以華泰汽車的營業收入、銷量和售價為例,2010年,華泰汽車銷售汽車81439輛,營業收入為55.03億元,故其單車均價為6.76萬元。但事實上,華泰汽車對外銷售的三款車——圣達菲、特拉卡、B11,廠家最低指導價也接近12萬元。即使扣除經銷商平均5%的毛利率,單車售價也超過11萬元。 當問及華泰汽車為何虛報銷量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內部人士表示,“這個,你得問他們。這幾年華泰汽車沒閑著呀。”近年來,在各地興起了一股吸引汽車產業落戶的浪潮,不少城市甚至開出了相當優厚的條件。打著中國SUV龍頭企業之一旗號的華泰汽車,自然也成了香餑餑。 2006年,華泰汽車旗下的發動機和變速器項目落戶內蒙古鄂爾多斯康巴什開發區;作為條件,華泰汽車得到鄂爾多斯市兩個煤礦采礦權。專業人士分析,兩處礦產資源的價值超過百億元。此外,華泰汽車在康巴什新區的汽車工業園成功低價圈地約6000畝,拿地價格僅1萬元/畝;華泰汽車甚至獲得當地國家開發銀行逾10億元的貸款。4年過去了,華泰汽車康巴什新區的汽車工業園的實際建設、產能運作情況,銷量及稅收均未達到華泰汽車此前規劃,華泰汽車園投產4年來銷量不足2萬輛。華泰汽車高層一度對外承認,“我們在產能上確實有富余”。
熟悉華泰汽車的人士指出,近年來,華泰汽車盡管汽車業務虧損,但地上(土地)、地下(煤)的資產價值水漲船高,尤其是賣煤所得相當可觀。據了解,這已經成為不少車企的一種盈利路徑,整車大放衛星,四處低價圈地掙錢。近年來隨著礦產資源價格上漲,不少民營車企盯上了內蒙古、大同等資源大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