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Turbo”,相信每一位消費者都不會陌生油耗經濟、動力強勁、加速迅猛……憑借著諸多與生俱來的優勢,搭載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型不僅成功聚焦了所有車市消費者的目光,更在整體汽車市場占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縱觀國內車市,從豪華車品牌,到合資品牌,再到自主品牌,Turbo車型層出不窮。而對于消費者來說,鑲嵌在車尾的字母“T”,也逐漸成為了運動、科技的代名詞。 渦輪增壓市場 各國品牌列陣 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的好處,就是輸出功率可提高三成。據技術參數顯示,1.4T能達到自然吸氣式發動機2.0L~2.3L排量的動力水平,而1.2T則相當于1.6L~1.8L,渦輪增壓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它可在不增加發動機排量的基礎上,大幅度提高功率和扭矩。這意味著一臺尺寸和重量相同的發動機增壓后可以輸出更多的功率,或者說,一臺小排量的發動機增壓后,可以產生與較大排量發動機相同的功率。 車市“T”時代的興起,始于大眾的1.8T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最初搭載于帕薩特和寶來兩款車型上,并起到了“驚世駭俗”的效果排量1.8L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可以釋放出近乎2.5L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動力,而油耗則沒有明顯增加。于是,隨著渦輪增壓發動機優勢的不斷展現,消費者對“T”的熱情也隨之高漲。 在大眾汽車開辟了“T”字專屬市場之后,美系廠商也希望能在這日益高漲的細分市場分得一杯羹,加入Turbo的戰爭。一時間,車市“T”字漫天飛舞,德系美系兩大陣營拉開戰線。除了入門級A0級車以及桑塔納、捷達這類低價車型外,南北大眾幾乎全系產品都配備了Turbo發動機供消費者選擇。同屬歐洲品牌的意大利菲亞特,在其博悅、領雅等進口車上也配備了1.4T發動機。同時,上海通用也借助別克和雪佛蘭兩大品牌的新君威、新君越、英朗系列、科魯茲搭載渦輪增壓,令美系品牌的渦輪增壓開始受到廣泛關注。而隸屬上汽集團的英國品牌MG,在其MG6、MG7車型上也同樣裝配有1.8T渦輪增壓引擎。 日系品牌加入戰團 隨著諸多歐美品牌渦輪增壓車型入市,并獲得大舉成功,一直徘徊在這個細分市場之外的日系品牌也終于按捺不住。業內人士認為,日系品牌渦輪增壓產品進入中國“遲到”,并不意味著這類技術在日系車中屬于小眾。由于德系、美系的大部分車型都比較厚重,且排量較大,搭載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初衷,是為了在保證車型動力的基礎上,降低發動機排量,提高燃油經濟性。而日系車則憑借著先天的節油技術和輕量化優勢,無需渦輪增壓,便可實現良好的燃油經濟性。因此,以往日系車的渦輪增壓技術,往往都應用在了追求性能和動力的跑車上。 不過,日系車的渦輪增壓產品正拉開它的大幕,前不久東風日產新TIIDA正式上市。新一代TIIDAGTS車系搭載了日產全新MR16DDT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這款發動機包含了日產最尖端的雙C-VTC連續可變氣門正時智能控制系統、智能渦輪增壓系統和DIG缸內直噴系統。這款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40KW,最大扭矩達240N·m,甚至超越高爾夫6的1.4TSI發動機和英朗1.6T發動機數據。而且在輕量化車身的配合下,實現了同級最佳的加速性,在傳統歐美品牌領先的市場中大有“后來居上”之勢。 專家認為,隨著車市的發展以及市場需求的轉變,在國人的消費觀念中,渦輪增壓的作用已經從“節能減排”逐漸轉化為“性能提升”。尤其在A級車市場中,介乎于高性能豪華車與普通小排量發動機之間的“準高性能”細分市場正在快速膨脹。部分消費者已經不滿足市場上德系美系的傳統渦輪增壓車型,而是對體態輕盈、人性化設計出眾的日系車提出了“T”需求。而隨著日系車在這塊市場的“攪局”,小排量渦輪增壓在國內的前景被普遍看好,同時在日本市場大行其道的0.66T的小型車渦輪增壓在未來也有望在國內市場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