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來,車市結束長期的增長而出現環比明顯下滑,使業界對車市目前正處在的發展階段重新作了一番審視。爆發式高增長后的理性回歸正在一步步被認同,銷量雖然同比仍保持著增長態勢,但環比下滑的陰影卻一直令各車企不得不謹小慎微地看待未來的形勢。尤其是日本大地震之后,受零部件供應鏈斷裂的影響,日系車飽受創傷,日系車的陣地也開始發生動搖。也許,中國車市開始進入到一個新的微妙的發展周期。 環比或將持續下滑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車市延續了一直以來的銷量高增長,為車市注入了一股迷幻的氣息。不可否認,在曾經的輝煌面前,許多人都會對未來繼續抱以期望,對于高速增長的中國車市而言也是如此。但4月份剛過,這股“迷幻”氣息即告消散,人們的頭腦不得不冷靜下來,重新審視車市發展的現狀,并對其未來走向作了一番修正。 數據顯示,4月份,國內車市銷量為107.79萬輛,同比僅上升1.3%,環比下降13.1%。今年1月至4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43.11萬輛和653.3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09%和5.95%,增幅大幅下降了58.71%和54.56%。其中乘用車銷量為498.56萬輛,同比增幅為7.55%。自2009年至今,中國汽車市場出現了27個月以來的首次明顯下降。 究其原因,前兩年市場被過度開發而透支嚴重是一主因。而且,成品油價格以及用車成本的增加,購置稅減征、以舊換新以及汽車下鄉等刺激政策的退出,以及城市交通壓力劇增使一些地方行政治堵的干預措施逐漸加強,都造成了現今車市增長的后繼無力。另外,這也與宏觀經濟面的因素不無關系。持續通脹的大背景下,央行頻繁加息以及不斷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的貨幣緊縮性政策,已經影響到部分企業的資金渠道,市場整體需求已經出現放緩的跡象,汽車消費也不例外。 此外,日本地震對中國車市的影響才剛剛顯現。因此,業界對下半年車市表現普遍持保守態度,環比下滑或將引領未來車市走向,理性回歸可能會逐漸成為一種常態。 日系車被推上風口浪尖 在中國車市整體下挫的大背景下,各個車企也很難獨善其身,都在如履薄冰地謹慎前行。尤其日本地震以來,日系車受零部件供應鏈斷裂影響較大,銷量出現了大幅下滑。在中高級車市,一向穩居前三名的“日系三強”——雅閣、凱美瑞和天籟,月銷量均已滑至萬輛以內。日系車所經受的創傷由此可見一斑,這就把日系車推上了車市開始動蕩之際的風口浪尖。 地震使得日系車產能受到嚴重影響,進而引發日系車銷量的集體下滑,其已有的市場“陣地”開始出現明顯松動,歐系、美系等車企紛紛加快搶占市場的步伐。 4月份,上海通用別克新君越一舉超越曾經的“日系三強”,成為新的中高級車銷量之王。而以德系為代表的歐系車也穩中有升,打破了日系車在該細分市場一家獨大的競爭格局。此外,韓系、法系等車企也借此時機進行追趕,試圖實現品牌突破和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 中國車市正面臨一個新的轉折,當其中的一個重要元素——日系車發生動搖,自然就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在車市整體趨冷的背景下,為搶占市場份額,各車企之間的明爭暗斗將更為激烈。在國內車市動蕩的關口,日系車的下滑并不代表其它車企就可以高枕無憂。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想在這個動蕩的市場狀況下有所作為,冷靜、謹慎依然是這些車企的“座右銘”。 換個角度來看,中國汽車業從發展到成熟必然會經歷一個相對震蕩的階段,而目前的理性回歸是對市場規律的一種遵從,有利于整個汽車業的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