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數據顯示,5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0%,環比回落0.9個百分點。表明中國制造業經濟總體仍處于增長態勢,但增速趨緩。 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到整個經濟約40%的比重。上述指數放緩,使得整個經濟增速略微下降。興業銀行分析師魯政委判斷,5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可能繼續到13.1%左右,較4月小幅回落0.3個百分點。 汽車產銷再現負增長 繼上月汽車產業出現負增長后,汽車業在5月份再次出現負增長。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字顯示,5月份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都下降到40%以下,4月份還在40%以上。 汽車行業產銷再現負增長,在部分銷售市場已經有所顯示。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發布的報告顯示,在4月狹義乘用車廠家批發銷量環比3月13%負增長的背景下, 5月的狹義乘用車總體銷量達到85萬臺,環比4月下降11%,同比去年5月下降1%。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李昕認為,今年4月份開始汽車產銷出現負增長,除了與國家結束對小排量汽車銷售優惠的政策外,北京的汽車限購和限行政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時整個宏觀經濟也不是很理想,特別是國家加大緊縮力度,提高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這使得企業的資金比較緊張。 “5月份汽車產銷出現大的負增長,也是對于過去汽車井噴式增長后出現的調整陣痛,這個陣痛是在轉變發展方式中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因為汽車發展太快,不管是道路交通,還是石油供應,都跟不上。”他說。 汽車業在產銷出現環比下降的同時,產能過剩的風險正在加大。根據此前汽車行業透露的十二五規劃,預計2011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將達到2000萬輛,2015年達到2500萬輛,更有不少汽車公司預計,2015年汽車產量在2015年將達到4000萬輛。 但鑒于4月份汽車已出現產銷負增長,5月份汽車訂單指數大幅下降,這使今年2000萬輛的汽車產銷計劃,或難以實現。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告訴記者,目前汽車行業也在加速投資,以便為十二五的產能提供準備。不過從目前的產銷負增長情況來看,未來如果形成了4000萬的年潛在產能,實際產能只有2000多萬輛,“則汽車行業將可能出現明顯的產能過剩”。他說。 經濟增速小幅回落 在汽車行業產銷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增速可能在5月份小幅回落。 根據興業銀行的預計,5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的可能性更大。上月一些地方出現電荒,預計也會對5月份的工業生產產生一定影響。5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可能繼續回落至12.8~13.4%的區間內,中值13.1%,較4月小幅回落0.3 個百分點。 根據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數字,5月份制造業生產指數為54.9%,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從行業情況看,除了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以外,紡織業、醫藥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及橡膠塑料制品業等行業生產指數位于臨界點以下,生產量比上月有所回落。 南通第十二棉紡織有限公司一位人士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紡織行業所以不景氣,與棉花價格高且不穩有關。今年2月份2級無籽棉價格為3.3萬/噸,目前跌至2.6萬元/噸。 由于棉花價格波動太大,不少企業不敢輕易進太多的原料,有了單子也不敢輕易接,這使得生產情況不是很樂觀。 根據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數字,5月紡織業新訂單指數也在40%以下。調查顯示,整個制造行業出口訂單指數為51.1%,比上月微落0.2個百分點。 中國第一紡織網分析師汪前進告訴記者,目前紡織行業出現兩極分化,好的企業訂單和效益很好,但是一些中小企業則因為資金緊張,很多生產難以跟上。“加上國家在緊縮銀根,人力成本還在上升,綜合的疊加效應,使得紡織行業不景氣。” 不過,盡管部分行業指數降幅較大,由于整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仍在50%以上,宏觀經濟整體仍良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分析認為,繼4月份以后,5月份PMI指數繼續回落,反映經濟增長回落的可能性加大了,特別是購進價格指數較大幅度降低,預示通脹預期可能改變,去庫存活動可能增加,這些都會使經濟增速減慢。 “從需求角度看,盡管出口與消費增幅有所降低,但投資持續保持較高增長,需求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這是決定經濟增長態勢的基本因素,所以對未來中國經濟增速變化趨勢還需要繼續觀察。”他給出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