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狹義乘用車總銷量為85萬臺,環比4月下降11%,同比下降1%。如果狹義乘用車批發量同比負增長,將對5月的汽車總體產銷增長帶來嚴峻的壓力。 “汽車銷量持續負增長的情況下,不排除有保險公司為了爭奪業務而提高渠道手續費,這樣一來,很有可能引起綜合成本率的上升。”某財險公司高管擔憂道。 保費增速高低互現 “競爭壓力大,業務增速不樂觀。”這是最近記者在拜訪多家財險公司時最常聽到的一句話,這一切源自從4月份開始加劇的汽車銷量下降。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我國汽車銷量155.20萬輛,環比下降15.12%,同期相比下降0.25%,這是27個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長江證券認為,考慮到成本上升的壓力在2季度難以大幅改善,去庫存壓力使得汽車銷量增速也難以大幅提升,甚至不排除出現負增長。 這一行情變化很快便傳導到以車險為主打的財險領域。 中國財險(2328.HK) 4 月單月保費收入為155.02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3%,增速較上月的20.6%明顯放緩。中銀國際認為,這可能是受到4 月汽車銷售疲軟的影響,并警示汽車銷量低于預期及對未來幾個月保費收入的影響需給予密切關注。 數家中小財險公司高管向記者抱怨,由于車險業務在全公司的占比達85%以上,所以今年新車銷售量的負增長對車險市場的競爭壓力非常大。 不過,從保監會披露的4月份保費收入數據來看,各家公司之間的保費增長出現分化。 截至2011年4月底,財產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539億元,同比增長14.85%,4月份實現保費收入406億元,環比三月份下降14.73億元。4月同比增長17.68%,增幅較3月份的22.77%有不小下滑。 剔除農業保險等其他領域的財險公司,有19家財險公司今年4月份的保費實現同比增長,不過分化現象也比較明顯,例如太保、平安、大地財險、國壽財險等公司增長比較強勁,分別為26%、38%、29%、48%,其他公司增幅較小。 “實力強的保險公司,由于具備品牌優勢,全國布局的網絡比較完善,在行業出現不景氣時,往往更容易蠶食中小公司的市場份額。”徐安說。尤其是具備電銷牌照的公司,給中小保險公司的競爭壓力更大,很多中小保險公司的車險續保率只有35%左右。 另一方面,不斷有新財險公司發起設立或在全國鋪設分支機構,也使市場競爭更激烈。 謹防綜合成本率反彈 不少保險公司開始尋覓良方。 目前車險市場主要依賴專業的保險中介公司以及類似汽車4S店這種兼業代理渠道。上述高層認為,首先可以通過增加人員以及兼業代理機構,來實現業務上的增長。 其次,很多大城市出臺汽車的限購、限牌照等措施后,不少4S店在大城市里很少增加新的網點,而把目光轉向二、三線城市,保險機構也會跟隨這種趨勢在這些地方深耕。 再者,就是在中介機構手續費用這一塊動腦筋。以四川市場為例,目前市場上的商業車險手續費一般都是25%左右,但有的新保險公司為了盡快爭奪市場規模,將這一比例提到30%以上。 “保險公司還有可能會在理賠方面放寬尺度,例如,放寬對事故車輛的理賠標準或者讓4S店在理賠時有更大的主動權。不過這樣做的后果是,雖然業務量上去了,但最后未必能實現很多利潤,因為中間付出的成本挺大。”上述專業車險人士表示。 而上述高層也表示,雖然各家公司年初都制定了綜合成本率等經營指標,但在市場變化的情況下,還必須顧及業務量的增長,所以最終綜合成本率有可能會上升。“我們判斷,今年有可能就是財險行業盈利的最高點。”某上市券商保險研究員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