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化是工業化的必經階段,對整合資源要素、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工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而產業集群化發展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又有別于其他生產組織形式和工業發展的其他階段。近年來,湖南省加強和改善產業集群化發展的金融服務,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優勢產業向園區集聚,促進了工程機械等產業集群的快速崛起,為探求金融支持產業集群化發展的一般規律提供了參考。 金融支持產業集群化發展的理論基礎和現實意義 產業集群化發展是工業化的必然趨勢。產業集群是產業集聚發展的高級階段,是工業化進行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產物,它使得緊密關聯的企業以及相關服務和支持機構在某一特定地區集聚,可有效整合集群內的資源要素,節約交易費用,降低企業成本,增強外部經濟效應和持續創新效應,形成競爭優勢,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產業集群化發展與金融的關系密切。一方面,產業集群化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不同于單個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量更大,對金融服務方式的需求更趨多元,對金融服務的便捷性、成本和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產業集群化為金融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集群化發展的產業通常為當地優勢產業,政府扶持較多,未來成長空間較大,是金融機構重要的客戶群,集群內企業的協同發展有助于節約金融機構外部信用評級的搜尋成本。因此,金融機構根據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積極支持當地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不僅是地方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金融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湖南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幾年,湖南省從建立產業園區、實施財稅和土地優惠政策、搭建綜合性服務平臺等方面不斷豐富和完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發展的政府扶持政策體系。全省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快速發展,龍頭企業迅速崛起,產業競爭力大幅提升,在國際國內市場中占據了重要位置。 ——產業集群規模不斷壯大。2010年,湖南工程機械產業實現總產值1133億元,增加值362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084億元,利潤146億元,分別是2005年的13倍、12倍、14倍和21倍,規模快速壯大,已成為省內首個“千億元產業”。湖南工程機械產業成為我國工程機械最大的生產基地,生產12大類、100多個小類、400多個型號規格的產品,產品品種占全國工程機械品種的70%,產值占全國的23%、全球的7.2%。 ——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突出。中聯重科(000157,股吧)、三一重工(600031,股吧)和山河智能(002097,股吧)等龍頭企業成為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化發展的領頭羊。2010年,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兩家企業銷售收入雙雙突破500億元,占全省工程機械行業銷售收入總額的比重超過了90%。其中,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機械年銷售額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一。 ——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2010年,全省工程機械產業實現出口4.2億美元,是2006年的5.6倍。同時,工程機械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取得了明顯進展。截至2011年2月,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三家企業共在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生產加工基地、市場開拓、產品租賃、銷售和維修中心;三家企業在境外的合同投資額超過6億美元。 金融支持湖南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化發展的主要特點 在湖南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化發展過程中,除了政府的積極引導和大力扶持外,金融系統根據工程機械行業集群化發展的需要,積極跟進,為其發展壯大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撐。其主要特點是: ——信貸投入快速增長。湖南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在國際國內的競爭優勢十分明顯,核心企業均是行業龍頭,對信貸資金的吸納能力較強,近三年除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工程機械行業海外需求下降,貸款增速出現滑落外,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的信貸投入呈快速增長態勢。2010年末,全省工程機械行業貸款余額206.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12.5%,超過全省貸款平均增速91.5個百分點,全年新增109.5億元,較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擴散之前多增72.5億元,為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信貸資金支持。 ——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不斷創新。針對工程機械單套設備價值高、以信用銷售為主要銷售方式的特點,多家銀行推出個人經營性貸款、工程機械按揭貸款、融資租賃保理業務,有效地促進了市場銷售和企業回款,較好地滿足了其信貸和融資需求。如長沙銀行,截至2011年2月末,工程機械按揭貸款余額24.9億元,較2010年初增長109%。根據產業鏈的資金流和物流特征,各家銀行完善供應鏈融資服務,積極開展應收賬款質押、發票融資、保兌倉等業務,緩解了為核心企業提供配套服務的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針對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的實際,多家銀行為工程機械企業提供內保外貸、海外代付、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貿易融資、境外融資擔保等服務,為企業境外貿易和融資提供便利。 ——金融服務內容漸趨多元。湖南工程機械產業正處于快速成長時期,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已超出了傳統的“存貸匯”服務,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針對這一特點,銀行機構提供的服務從貸款、結算等傳統服務拓展至財務咨詢、直接融資工具發行承銷等投資銀行服務以及現金管理、機構理財、海外上市融資服務等領域。同時,工程機械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對出口信用保險需求不斷加大。近三年間,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共為省內工程機械企業承保7億美元,支付企業707.3萬美元的賠償,減少了企業損失。 ——金融脫媒和產融結合趨勢逐步顯現。湖南工程機械產業集群中的核心企業均為大中型骨干企業,直接融資能力較強,近幾年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直接融資工具置換銀行貸款的“脫媒”趨勢日益明顯。2006年以來,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三家企業共發行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63億元;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均為上市公司,中聯重科2010年在A股定向增發融資55億元,在H股融資150億港元;三一重工正在籌劃2011年下半年在H股增發。 盡管金融系統為支持湖南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化發展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金融服務的深入跟進。 一是金融資源配置不均,不利于產業集群的持續發展。全省工程機械行業90%以上的貸款投向了骨干企業,中小配套件生產企業獲取的金融資源不足。與主機企業相比,湖南工程機械產業集群中的配套件企業尤其是關鍵配套件企業的發展明顯滯后。長沙市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的零部件85%以上采購自外省和國外,如液壓泵和底盤主要從德國和日本進口,年進口額達數千萬美元。由于產業集群的產業鏈不完整,配套能力不強,企業生產易受境外市場波動的沖擊,主機生產帶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且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難以控制,不利于金融機構評估信貸風險。 二是部分領域金融服務滯后于產業集群發展。通過并購重組橫向和縱向拓展產業鏈是產業集群內核心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方式,但我國對并購貸款占企業收購資金的比例、期限以及境外并購均設置了較為嚴格的條件,制約了企業利用并購貸款來實現對內對外的擴張。同時,企業對外擔保、境外融資以及貿易和投資人民幣結算政策等仍需進一步完善,企業“走出去”金融服務相對滯后,不利于集群內的企業充分利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 三是直接融資渠道有待進一步拓寬。從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的融資狀況看,骨干企業融資能力較強,三家核心企業均可以通過境內外主板市場上市、發行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債務性融資工具實現直接融資,但中小企業在中小板、創業板上市以及發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方面仍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在融資租賃成為國際工程機械企業融資僅次于貸款以外的第二大市場的背景下,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的融資租賃才剛剛起步,在企業外源融資中所占比重依然較小。 四是政府扶持政策需要整合和優化。近幾年,湖南在推動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發展方面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但缺乏整合和優化。如政府激勵措施散見于各個政策文件中,從重大項目建設、技術改造、產業配套等多個方面歸屬于國家發改委、經信委和科技廳等不同部門,不少扶持政策的信號涵義大于實際意義,難以有效發揮對企業的正向激勵作用。此外,產業園區作為產業集群化發展的載體,其水、電、氣、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在國家清理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形勢下也面臨后續配套資金不足的挑戰。 金融業如何進一步支持產業集群化發展 金融業支持湖南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實踐,揭示了金融在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作用,為金融業更好地支持產業集群化發展提供了啟示和借鑒。 一是積極探索金融支持新視角,不斷拓展金融服務產業集群化發展的路徑。產業集群內企業相互關聯、相互依賴,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而產業鏈是產業集群化發展的重要依托。金融機構應抓住產業集群化發展的這一特征和規律,從產業鏈的視角出發將產業集群視為一個整體,找準提高產業集群金融服務水平的有效路徑。首先,應重點支持優勢產業集聚分布的產業園區,打造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平臺和載體。其次,應努力創新對骨干企業的金融服務,增強核心企業對配套企業的凝聚力和輻射帶動力。第三,應圍繞核心企業不斷加大對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提高產業集群本地配套率。 二是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不斷延伸金融服務產業集群化發展的觸角。產業集群對金融服務需求的多元化要求金融機構主動適應,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對集群核心企業,應適應“金融脫媒”的趨勢,淡化傳統的信貸支持,從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境內外投資建設、拓展海外市場和兼并收購等產業發展的需要出發,為其提供銀團貸款、投資銀行服務、企業理財、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和出口信用保險等多種金融服務;對中小企業,依托核心企業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加強對資金流和物流的跟蹤分析,弱化對抵押擔保物的要求,不斷改進和完善供應鏈融資模式;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模式,探索從融資結構安排方面提供服務,營造良好的園區環境。 三是積極拓寬融資渠道,不斷豐富產業集群化發展的直接融資方式。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廣度和深度的不斷提升,直接融資將在企業外源融資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產業集群中的核心企業應進一步通過上市融資、發行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等債務性融資工具等方式在境內外配置資源,參與全球產業鏈競爭,實現外延式擴張和內涵式發展的有機統一。推動中小企業集合票據、高收益債券的發展,培育創業板、中小企業板上市資源,建立和完善區域性的非上市企業代辦股份轉讓市場。探索引進BT、BOT、BOOT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融資方式,為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支持。針對產業集群的特征,探索多樣化的直接融資方式,如工程機械行業銷售產品大多采用信用銷售的方式,應創新融資租賃以及圍繞這一融資方式而形成的融資租賃保理等金融服務;又如對高新技術企業較為集中的產業集群,可探索引入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機構投資者。 四是積極健全、完善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的配套政策,不斷構建與金融支持相互聯動的扶持機制。在產業園區搭建綜合性金融服務平臺,整合銀行、證券、保險和私募股權投資等多種金融服務資源和要素,為產業集群化發展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的一攬子方案。整合各項扶持資金,以融資擔保、風險補償、科技創新扶持和上市融資費用補貼等多種方式間接投向企業,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充分發揮正向激勵作用。推動產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從現代物流、技術服務、管理咨詢、人才培訓和行業信息等多個方面為產業集群提供統一的生產性服務,引導生產性服務企業向產業園區集聚,優化金融支持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外部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