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季度就虧損7937萬歐元(約合7.26億元人民幣),從2011年3月29日陷入資金周轉困難,薩博至今已停產兩月。曾經是北歐著名運動車品牌的薩博,被新東家世爵汽車CEO維克多·穆勒(Victor Muller)喻為“美麗的家養獅子”,如今重病纏身,生命垂危。 就是這頭“病獅”,最近成為了數家中國企業爭搶的對象。先是北汽,然后是華泰,再然后是龐大,現在是青年汽車,這些大大小小的中國汽車企業正為薩博最后的剩余價值展開爭奪。 薩博原屬通用汽車,2009年底被北汽集團以2億美元買走了主要知識產權后,2010年3月歸入世爵汽車(spyker)麾下,艱難運營一年后停產。其間,只有世爵汽車原來的股東之一——俄羅斯人安東諾夫對薩博表示過興趣。但瑞典政府認為,這位身價3億美元的俄羅斯人有洗錢嫌疑。瑞典政府的調查,使俄羅斯人的收購打算告吹。 中國人沒有放棄薩博。2011年5月16日,在與中國民營汽車公司華泰汽車“閃婚閃離”之后四天,薩博迅速牽手中國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龐大集團,龐大集團則迅速于次日出資3000萬歐元(約合2.7億元人民幣)購買薩博汽車。雙方計劃進一步在中國建立合資制造公司,另一家中國民營汽車企業青年汽車將參與合資行動。另一邊,已經解約的華泰汽車表示還在與薩博溝通,未來仍有合作可能性。 這些交易,不能不令北汽集團保持高度警惕。這家中國第五大汽車公司,這兩年一直致力于整合薩博的知識產權,打造自己的汽車品牌。 中國公司爭搶薩博的行動,也引起了國家發改委的關注。一位汽車業內知情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為避免當年上汽集團與藍星集團競購雙龍互相抬價的局面,5月18日,發改委召開了協調會。包括北汽、華泰、龐大、青年在內的四家廠商均派代表參加。在會上,發改委明確表示不會批準中國公司入股世爵;對于世爵在中國建立合資公司則未置可否。 嫁了又嫁 早在今年4月29日發布一季度財報時,世爵公司就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正為停產一個月的薩博公司尋找金融支持;同時透露,已經與“中國的汽車制造商們”進行了長達數月的談判。 5月3日,在一片驚嘆聲中,世爵公司與成立僅11年的中國民營企業華泰汽車在北京簽訂了一份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華泰汽車將以1.2億歐元(約合10.9億元人民幣)收購世爵29.9%的股份。此外,華泰還將為世爵提供3000萬歐元可轉換債券短期貸款。 根據該協議,雙方將聯手在華生(博客)產和分銷薩博品牌汽車,華泰將從2013年開始引進薩博9-3款車型。 華泰汽車成立于2000年,2010年全年銷售8.14萬輛汽車,年營收55億元,凈利潤3.5億元。消息公布后,各方對于華泰汽車是否有足夠資金完成收購,以及收購是否能獲得政府批準多有質疑。 事態的進展證實了人們的擔心。九天后的5月12日,世爵公司宣布因華泰汽車未能履約,終止與華泰汽車的交易。而華泰汽車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采訪時表示,放棄合作是因為情況“非常復雜”——這項合作不僅要得到中國政府部門的審批,還要得到包括瑞典國家債務辦公室,以及薩博股東大會的同意。他承認,因為情況很復雜,華泰無法在短期內滿足薩博的融資要求。 資深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認為,薩博的財務情況之差超出了華泰之前的預計,應該是合作失敗的主要原因。根據世爵公司的一季度報告,薩博一季度批發銷量達到9674輛,同比增長167%;但該公司的稅前利潤(EBIT)高達負7937萬歐元(約合7.26億元人民幣)。 世爵公司無力承擔如此高的負債,急需輸血。2010年,世爵公司凈資產為負2.07億歐元,虧損額2.21億歐元(約合20億元人民幣)。于是,僅僅四天后的5月16日,中國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龐大集團(601258.SH)便發布公告,稱已與世爵公司就在中國設立合資公司以及對世爵進行投資達成一致意見。龐大集團4月在上海交易所上市,2010年公司銷售額538億元,凈利潤12.4億元。 龐大集團董事長龐慶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僅與世爵簽訂了諒解備忘錄和《汽車銷售協議》,至于是否進一步成立合資公司并入股,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確定。 按照協議,龐大集團將出資4.1億元購買薩博的車,簽約第二天就要支付約2.7億元。世爵資金之緊已可見一斑。 在中國,生產轎車必須獲得發改委的相關許可證。作為汽車經銷商,龐大集團并無生產汽車的資質,必須與有資質的汽車生產商合作,才能與世爵合作在中國生產薩博。 對此,龐慶華已有準備。記者從知情人士處得知,將要與龐大集團攜手合作的汽車制造商,是民營客車制造商青年汽車。這家企業過去主要生產和銷售NEOPLAN客車、MAN重型卡車、蓮花轎車及汽車零部件,2010年12月才剛剛獲得轎車生產資質。這家集團規模不大,2008年底總資產25億元;年銷售額17億元。 華泰并未死心。華泰新聞發言人稱,世爵現在仍有薩博主要車型的最新知識產權,“技術還是不錯的”,它的經銷商網絡、實驗室技術以及研發團隊也很好,對華泰來說很有價值。在龐大與世爵的交易宣布之后,華泰汽車仍在官網上發表聲明,稱與世爵的溝通一直在進行,不排除進一步合作的可能。 一家巨虧難止、瀕于破產的汽車公司,為何會成為中國企業爭奪的焦點? 薩博原是通用汽車旗下八大品牌之一,年銷量約8萬輛,在2009年通用汽車的瘦身重組計劃中成為出售對象。北汽集團曾打算全盤收購薩博,但未獲通用汽車同意。最終北汽只買到了兩款主要車型薩博9-3和薩博9-5在2005年之前的舊技術。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曾表示,“這相較于國內廠商的技術,依然是進步的。” 因此,包括薩博9-3、9-5以及9-4在內的幾個車型的最新技術,現在依然保留在世爵公司。世爵在尋找資金的同時,也希望為薩博找到更多分銷渠道。早在2010年4月,薩博就與中國進口汽車貿易公司也簽署了在中國市場的分銷協議。 拯救薩博后面的汽車夢 一位汽車業內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發改委不愿看到中國公司競價的局面,因此,在5月18日舉行的協調會上,已明確表示不會批準中國公司入股世爵。 據悉,華泰汽車在會上表示,在了解了世爵公司的財務狀況之后,擔心收購完成之后薩博也破產了,因此主動終止了與世爵的戰略合作協議;并表態目前階段,不會參與對薩博的收購。但如果薩博破產,華泰希望能夠參與對薩博資產的收購。 已經與世爵達成銷售協議的龐大集團則表示,作為汽車經銷商,擴大自己的經銷權從而擴大規模,是很正常的想法。青年汽車提出可以合作,一起在中國生產薩博,龐大集團也很認同。對此,發改委人士在協調會上表示,龐大可以與青年汽車聯合對薩博進行調查,然后再做進一步決定。但如果三方決定未來建立合資公司,發改委則未表態是否會批準。 “發改委如此建議,有一種可能性,是希望你調查結束后發現這事不能做,自動放棄,這就不存在發改委不予審批的問題了。”一位熟悉發改委的業內資深人士告訴記者。 在此次協調會上,北汽集團代表保持觀望,沒有發言。 北汽集團希望在薩博的基礎上打造自主品牌,其中高端生產基地已于今年4月在北京順義落戶,年底新車將上市,預計初期產能為20萬輛,后期將會增加到30萬輛。如果有另一家車商未來也在中國生產薩博,這對北汽集團將是巨大的威脅。另外,龐大集團獲得的進口薩博的分銷權,亦是一大挑戰。 一位熟悉2009年北汽對薩博收購的人士告訴記者,當年北汽擬整體收購薩博之時,曾談到一并收購薩博進口車在中國的代理權。這一方案破產后,代理權亦落空。 該人士認為,如果北汽集團強烈反對薩博落戶中國,龐大集團與薩博的交易將很可能夭折。去年吉利集團在收購沃爾沃汽車之后,曾希望將生產基地落戶北京亦莊。但由于北汽集團擁有合資公司北京奔馳,擔心沃爾沃的加入會增加競爭,對這一計劃強烈反對。最終吉利未能成行。 總部位于北京的北汽集團,從不缺乏政府資源和支持,但缺少的是技術、人才和管理。旗下擁有多家合資企業,但北汽集團在合資公司中話語權有限。徐和誼接任北汽集團董事長后,一直致力于整合旗下資源,并打造北汽的自主品牌。為此,他在2008年親自出馬,專門從上汽集團挖來了業界公認的“海歸”派的翹楚——曾在通用集團工作20年并做到總監職位的汪大總,并隨后引入了一大批海歸人才和業界精英。這批人成為了打造北汽自主品牌的核心。 但以北汽集團總經理汪大總為首,當年主導薩博收購的核心人物或者“靠邊站”,或者離職,外界正在評估人事變動對薩博知識產權商業化進程的影響。2011年5月18日,北汽集團內部宣布:汪大總已于2011年4月底卸任集團總經理一職,改任北汽集團負責海外業務的專務總經理。消息宣布的時候,汪大總本人尚在美國出差。 從收購薩博知識產權到現在僅一年半時間,汪大總便從總經理轉為“專務總經理”,外界難免生出“過河拆橋”的喟嘆。不僅如此,汪大總任命宣布后兩天,5月20日,主管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車業務的副總經理張欣正式辭職。此前一年,曾協助汪大總完成北汽收購薩博知識產權的副總經理舒暢,也選擇了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