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這句話用在現在的車市,顯得尤為貼切。2011年,購置稅優惠、汽車下鄉、以舊換新三項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取消,這三項2009年推出的刺激政策,曾經作為車市的助推劑,在兩年時間中,將中國車市遠遠推離“金融危機”帶給車市的影響,到達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高位。現在,乘坐火箭的中國車市,助推劑已經燃盡,開始減速慢行,理想狀態下,它將在平穩軌道上運行。然而,沉浸在長達兩年加速快感中的汽車廠商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減速時,是否做好準備?他們的反應快慢,將直接影響他們在未來的表現和命運。也許會有人一不小心被撞得頭破血流,有人卻能借助慣性,往前一步,超越對手。現在,車市已經真槍實彈開戰,搭順風車的裸泳者與身披防彈衣的武裝者對抗,勝敗已明。 刺激政策取消 車市火箭失去助推力 “我們的銷量下滑了一半還多。”一家蓉城微車經銷商說,下鄉補貼和購置稅補貼實施,購買微客將獲車價10%的政策優惠,另外還少交一半的購置稅,5萬元的微車,可以省7千多元;而優惠政策取消,這樣的幅度優惠的減少,對于價格敏感的微型車消費者而言,必然造成很大影響。 消費刺激政策的威力究竟有多大?我們對比近年來的車市銷量數據即可看出端倪。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10年我國汽車銷量有望超過1806萬輛,比2009年的1364萬輛增長32%以上,創出歷史最高增速。相比2007年的879萬輛,2010年的銷量更是實現翻番。 從細分車型來看,政策受惠最大的為1.6升以下轎車和交叉乘用車(微客)。與金融危機和優惠政策推出前的2007年比較,上述兩類車型的銷量增速都在100%以上,而1.6升以上轎車增速僅為45%。也就是說,政策受惠車型的市場占比大幅提高。 今年4月中國車市銷量出現27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其中自主品牌的降幅相當驚人,就成都而言,今年1季度,車市銷量下滑9.8%,而自主品牌的市場占比從去年同期的37.09%直降到18.8%。顯然,政策受惠最多的自主品牌受到政策取消的影響最大。 車市回復平穩增長 廠商競爭加劇 “實際上,政策的取消,對家用車市場造成的沖擊并不會太大。”有業內人士指出,“下鄉補貼主要針對的車型是微客和輕型載貨汽車,而以舊換新主要是為了加速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最高1.8萬元的補貼標準,與二手車市場收購價也相差不大,刺激度并不太高。”他說,真正對家用購車者有直接影響的是購置稅補貼,而購置稅補貼優惠去年已經減少到2.5%,對于10萬元的小排量汽車而言,只有2500元的優惠。 “其實我們現在在車價上給了很大的優惠,相比原來消費者的購車成本其實并沒有增加,但是政策的退出還是給消費者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一經銷商負責人表示,刺激政策的取消對消費者的心理影響大于實際影響,另外,政策取消前的突擊消費,也提前釋放了消費能量,今年車市不如以往,是想像之中的事情。他認為,消費刺激政策退出后,車市肯定會回歸正常狀態,維持一個相對平穩的增長。而近兩年來過熱的車市,也會逐步進入一個調整階段。例如最近這幾年,車市紅火,讓更多資本的進入,提高了競爭激烈程度,在目前市場退潮的情況下,更強的廠商會擠占弱勢汽車廠商的生存空間,導致優勝劣汰。近期出現的一些自主品牌經銷商退網或者倒閉情況就是一個證明。而車市的回歸,也會讓一些頭腦過熱的汽車廠商恢復冷靜,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生存本領,拿起真槍實彈去搶占市場。畢竟“搭車市增長順風車的時代,可能已經過去了。”一經銷商說,“只有自己的本事強了,才能在下一輪激烈廝殺中,生存下來,強大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