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會)的月度信息發布會上,中汽協會助理秘書長朱一平表示,4月我國汽車市場延續了上月的低迷態勢,汽車產銷出現了近27個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這也是金融危機后我國汽車工業恢復增長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整體形勢不容樂觀。同時,與國產汽車產銷低速增長相比,汽車進出口呈現出較快的增長勢頭。 對于今年的汽車產銷走勢,中汽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依然判斷2011年全年產銷增長率可能達不到10%~15%,甚至會低于GDP的增長,汽車工業從而無法完成拉動GDP增長、擴大內需的宏觀調控任務。但董揚對市場并不表示完全悲觀,他認為當前車市的低迷期可能在今年年底前結束。 4月汽車產銷出現負增長 4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3.53萬輛和155.20萬輛,環比分別下降15.98%和15.12%;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1.85%和0.25%。1~4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43.11萬輛和653.3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09%和5.95%,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58.71和54.56個百分點。 朱一平認為,本月影響汽車工業增長的原因仍然有五個方面,即刺激政策的退出和國家宏觀調控帶來的影響、燃油價格不斷攀升的影響、部分城市治堵限購政策實施的影響、受油耗準入政策的實施影響、日本地震的影響,其中日本地震的影響在4月表現得更為明顯。 交叉型乘用車、半掛牽引車受政策影響最大 4月,除了交叉型乘用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1.96%和10.45%,其余乘用車車型表現為不同幅度的增長。1~4月,乘用車中除交叉型乘用車下降外,MPV和SUV增長均超過10%。針對交叉型乘用車的不佳表現,董揚解釋為“交叉型乘用車是受刺激政策退出影響最大的車型,在刺激政策有效期內它是增長的主力軍,而在刺激政策退出的時候它又成了下降最快的車型”。 1~4月,商用車中貨車類產品表現明顯差于客車,國家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在貨車市場中體現明顯。其中,半掛牽引車產銷分別下降22.83%和24.64%,為下降最大的車型。在董揚看來,影響其產銷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國家的宏觀調控,一方面是交通部的油耗準入政策的限制。 此外,調整產品結構的相關政策取消之后,4月,1.6升及以下乘用車市場份額仍在繼續下降,乘用車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也有小幅回落。 4月,1.6升及以下乘用車銷售77.63萬輛,比上月下降16.69%,比上年同期增長5.30%;1.6升及以下乘用車占乘用車總量比重為67.96%,比上月下降1.19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上升1.6個百分點。 1~4月,1.6升及以下乘用車銷售占乘用車總量比重為69.56%,比同期增長0.04個百分點;1.6升及以下乘用車市場份額呈現逐月下降的趨勢。 4月,乘用車自主品牌共銷售50.23萬輛,環比下降19.28%,同比下降0.19%;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97%,占有率環比下降2.21個百分點,同比下降1.34個百分點。1~4月,乘用車自主品牌共銷售228.44萬輛,同比增長2.07%,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5.82%,占有率較上年同期下降2.47個百分點。 日系車市場份額有所下降 日本地震對我國汽車市場的影響直接體現在了日系車市場份額的下降。 4月日系乘用車共銷售19.13萬輛,占該月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6.75%,其市場份額與上月相比下降了3.25個百分點,同比下降了3.07個百分點。1~4月,日系車銷售90.69萬輛,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8.19%;與上年同期比較,日系車份額有所下降,其他外資品牌保持增長,其中德系車增速最快。 董揚透露,豐田、日產、本田等企業已經大幅度削減了產量,他認為日本地震的影響可能持續到下個月。同時,日本地震對全球零部件的供應都有較大影響,下半年能否恢復還有待觀察。 汽車進出口呈現較快增長 據中汽協會統計的汽車整車企業出口數據,4月,汽車企業出口6.75萬輛,比上月增長7.09%,同比增速為69.74%。1~4月,汽車企業出口22.54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56.72%。對此,朱一平指出:“目前我國汽車出口總量雖然還處于較低的水平,但在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行業企業越來越重視國際市場,走出去的步伐逐漸加快。” 對此,董揚預計,今年汽車出口有可能超過2008年,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同時他表示,出口是中國汽車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但由于貿易摩擦、政府追求貿易平衡等因素限制,出口也不會無限增長,在達到一定累積后,車企應改變出口方式,將整車出口改為技術出口和資本出口等形式。 中汽協會統計顯示,4月,乘用車出口3.70萬輛,比上月增長10.57%;商用車出口3.06萬輛,比上月增長3.16%。與上年同期相比,兩類車型分別增長124.98%和30.86%。1~4月,乘用車和商用車出口分別為12.33萬輛和10.2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8.42%和36.66%。 1~4月,出口前5名的整車制造企業分別為奇瑞、長安、長城、江淮和東風,出口量分別為4.11萬輛、2.80萬輛、2.18萬輛、2.06萬輛和1.8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6.99%、52.79%、31.64%、2.07倍和36.76%。前5家出口占出口總量的比重為57.70%。 根據中汽協會整理的海關進出口數據,3月,汽車商品進出口呈現較快增長。 3月,汽車商品進出口總額為123.83億美元,環比增長65.57%,同比增長31.89%。其中進口金額69.54億美元,環比增長65.58%,同比增長23.71%;出口金額54.29億美元,環比增長65.56%,同比增長44.06%。 1~3月,全國汽車商品累計進出口總額為309.64億美元,同比增長32.46%。其中進口金額170.30億美元,同比增長31.45%;出口金額139.34億美元,同比增長33.70%。 3月,汽車整車進口9.79萬輛,環比增長70.97%,同比增長14.68%;1~3月,累計進口各類汽車23.65萬輛,同比增長31.69%。3月,汽車整車共出口6.50萬輛,環比增長58.67%,同比增長62.27%;1~3月,汽車累計出口16.38萬輛,同比增長54.17%。 行業企業經濟效益增幅回落 信息發布會上,董揚分析行業企業經濟效益時指出,汽車企業1~2月營業收入的增速明顯高于利潤總額的增速。董揚認為,這表明汽車產銷增速下降的同時,企業的效益也在下降。他表示,“這與行業所期待的增速下降、效益提高還有差距,并沒有完全達到國務院提出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目標”。 據全國汽車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0865家口徑統計,1~3月,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14萬億元,同比增長18.51%,增幅比1~2月回落0.36個百分點;累計完成出口交貨值0.06萬億元,同比增長29.30%。 據全國汽車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0784家口徑統計,1~2月,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7162.87億元,同比增長21.61%;完成利潤總額582.36億元,同比增長15.84%,增速低于同期主營業務收入5.77個百分點。 據重點企業17家口徑統計,1~3月,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159.91億元,同比增長13.12%,增幅比1~2月回落1.04個百分點;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120.65億元,同比增長9.82%,增幅比1~2月回落0.46個百分點;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801.50億元,同比增長14.89%,增幅比1~2月回落2.28個百分點;完成利潤總額530.22億元,同比增長8.66%,增幅比1~2月回落7.83個百分點,增速低于同期營業收入增速6.23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