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信息廣州日前(記者付航)作為我國經濟和外貿大省,廣東經濟運行情況具有指標效應。從一季度數據看,廣東經濟總體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其中小型民企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但在上游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漲背景下,廣東經濟也呈現消費需求增速放緩、出口順差收窄等苗頭,需警惕形成“滯脹”的局面。 --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49.74億元,同比增長10.5%,增幅高于全國0.8個百分點。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496.55億元、5069.10億元和4984.09億元,分別增長3.4%、12.3%和9.3%。 廣東省經信委在日前召開的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通報會上介紹,一季度廣東工業商貿和信息產業運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4620.62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比1-2月減緩1.2個百分點。3月份完成增加值1755.98億元,同比增長14.3%。 支柱產業保持平穩增長。一季度,九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248.68億元,占全省比重為70.31%,同比增長13.2%。其中,電子信息業同比增長14.1%,電氣機械及專用設備業同比增長15.7%,紡織服裝業同比增長15.9%,建筑材料業同比增長15.2%,森工造紙業同比增長14.3%,醫藥制造業增速最高,同比增長16%。 工業品出口增長態勢較好。在全球經濟恢復向好的拉動下,工業出口呈現較好的增長態勢。一季度實現工業出口交貨值6029.47億元,同比增長21.4%,增速比1-2月加快2.6個百分點。 工業內銷延續高速增長態勢。據測算,一季度全省實現工業內銷13489.41億元,同比增長25.8%,比工業出口增速高4.4個百分點。內銷占全部工業品銷售比重69.1%,比去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 信息服務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1-2月全省軟件業累計完成業務收入416.7億元,同比增長18.8%,軟件產業利潤總額90.3億元,同比增長4.3%。 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速發展。當前廣東省以高端電子信息、LED、新能源為主的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一季度LED生產54.48億只,同比增長66.8%;液晶顯示屏生產27.43億片,同比增長70.3%;風電發電量4.11億千瓦小時,同比增長63.4%。 經濟運行中最具活力的小型企業和民營企業維持高速增長勢頭。一季度,小型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399.27億元,同比增長17.7%,增速比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分別高出6.2和4.1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202.54億元,同比增長19.9%,增速比國有控股企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分別高10.4和7.7個百分點。 廣東省經信委預計,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左右;全年可保持在12%左右。 --電力供應成發展瓶頸 今年以來,經濟平穩增長拉動廣東省用電需求穩步攀升。一季度,廣東省全社會用電量887.1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14%。其中工業用電量604.0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4%。廣東全省發購電量914.0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1%。廣東全省統籌最大負荷5828.2萬千瓦,同比增長7.97%;全省最大錯峰負荷為217萬千瓦。 廣東省經信委副主任李向明表示,受燃料價格高企、供電能力不足影響,廣東當前電力供應形勢十分嚴峻。據估計,廣東最大電力缺口將達到400萬千瓦,若迎峰度夏前深寶雙回線不能投運,供電缺口將擴大至650萬千瓦。廣東將通過錯峰限電等措施限制八大類高耗能產業的用電量。 不過,廣東的能源儲備仍維持在較高水平。截至4月13日,廣東全社會煤炭庫存約950萬噸(廣東全省煤炭合理庫存為850萬噸),較去年年底下降70萬噸。其中34家主力燃煤電廠庫存500萬噸(按照目前耗煤28萬噸/天計算,可用18天),廣州港煤炭庫存207萬噸。 成品油方面,今年以來,廣東成品油庫存一直穩定保持在約100萬噸的較高水平,春節后至今,庫存量保持在110萬噸以上。 --“滯脹”苗頭隱現 盡管總體態勢良好,廣東省經信委副主任李向明在通報會上提醒,在上游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漲背景下,廣東省經濟運行中已顯現消費需求放緩、出口順差收窄等苗頭,應警惕形成“滯脹”的局面。 在CPI高企的情況下,一季度廣東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出現下滑。廣東一季度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32.1億元,同比累計增長15.4%,較去年同期回落1.6個百分點;3月當月增長14.0%,比2月下降2.7個百分點。 通脹也威脅到企業利潤。近期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攀升,如銅、鋁、鋅、稀土、棉花、白糖等價格與去年最低位相比漲幅少則超過30%、多則達1-2倍,推動廣東省電子設備、家電、紡織、食品企業成本大幅上漲。據全省1000家直通車服務重點企業調查顯示,一季度原材料購進成本增長的企業占82%,其中購進成本增幅10%以上的占比超過三成。人工成本繼續上漲。今年廣東省最低工資標準平均上升18.6%,企業反映實際增幅更是高達20%-25%,趙旭平透露,一季度廣東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比1-2月回調10個百分點左右。 廣東省經信委經濟運行處處長趙旭平分析,消費增速下滑,主要是因為居民收入增速低于物價上漲的增速,導致居民消費意愿下降。廣東經濟是否進入滯脹,還有待對第二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進行觀察后研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