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詢問怎么買電動車了。”日前,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事業部副經理丁曉華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又被打斷,他囑咐助手,告訴來咨詢的人,5月15日有一個科普節,到時有多款新能源車可以試乘試駕,可以前往親自感受一下。 丁曉華告訴記者,在沒有對外公布電話的情況下,已有20多個上海市民查114打電話或親自前往國際汽車城咨詢買車事宜,“這些都是心特別誠的,一些有打算、還沒正式行動的市民就更多了,電動車的吸引力還是有的。” 與此同時,自嘉定區成為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城市的先行示范區后,已經接待豐田等五六家整車制造商前往交流、參觀。“他們都想看看在這個示范城能發揮點什么作用。”丁曉華說。 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產業之重要部分,按照嘉定區的規劃,3年內,該區將實現1萬輛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氫能源汽車示范推廣的既定目標,在全上海,這個目標是2萬輛。除了嘉定,還有崇明、臨港、虹橋樞紐、紫竹園等4個示范區。 然而,到目前為止,上海僅有10多輛純電動車被私人購買。即使加上世博會期間試運行,目前仍在相關區域正常運行的公共服務車,其數量也不到2000輛。 從2000輛到2萬輛,上海如何在3年內使新能源車的數量增長10倍?承擔一大半任務的上海國際汽車城的探索將怎樣給其他示范區更多啟示? 買房送車、牌照專拍 今年1月31日,中國科技部正式批復同意上海成為中國唯一的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城市,上海嘉定區成為先行示范區。 嘉定區區長孫繼偉在上月舉行的國際電動汽車示范城市及產業發展論壇上表示,在推進國際示范區建設上,嘉定區的總體目標是:以國際示范區為基地,組建企業和用戶兩個俱樂部,構筑論壇、展覽和賽事三個平臺,成立試乘試駕、運營服務、示范評估和商業模式創新四個中心。基本形成電動汽車示范運營的保障服務體系,實現三年內10000輛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氫能源汽車示范推廣的既定目標。 4月6日,嘉定區成功實現全國首批私人購買的電動汽車掛牌上路,邁出了示范運營的第一步。丁曉華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奇瑞、中科力帆、眾泰和比亞迪等4家企業的共10輛純電動車被私人消費者購買。 “除政府對(新能源車)車價進行補貼,商業模式必須創新,我們正在尋找這種切入點,設計新的模式,預計一個月后就能推出。”丁曉華向記者透露,他們提出的建議有幾種。一種是能否給予新能源車一定比例的私車牌照額度,進行專場拍賣。另一方面,嘉定區正在探討買房送新能源車的模式,預計1個月后推出。 丁曉華認為,上海新能源車車牌政策能否突破是一大關鍵。 嘉定區還始終堅持基礎設施先行。目前,國有四大能源設施供應商國家電網、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均已進入嘉定,先行開展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將規劃建設充電站、配電站、加油加電站、電動公交換電站、加氫站共9個,年內建成2個加電站、1個加氫站,以及1000個充電樁。 三種示范模式 上海國際汽車城共有三種示范模式。一種是試乘試駕體驗示范方式。主要是依托“中國(上海)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城市試乘試駕中心”,開展電動汽車用戶體驗,預計每年參觀人數可達5萬人以上。 第二種是專業駕駛體驗示范方式。由電動汽車企業提供示范車輛,在指定區域實況道路上由協議用戶駕駛體驗,滿足企業通過示范運營對電動汽車進行相關測試評估。據介紹,目前通用的Volt、日產的leaf、豐田、福特等國外車企也愿意參與進來。 第三種是固定線路運營示范方式。由電動汽車企業提出申請,在國際示范區專辟線路上開展電動公交和符合條件的電動乘用車的示范運營。 上海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基地兩年前在嘉定區揭牌成立,一期投資達30億元。 此外,16萬平方米的研發科技港也在建設中。目前,包括上汽汽車工程研究院、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等重點科研項目及一批國際著名汽車研發企業,已在研發科技港或其周邊落戶。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方面的電池、電機廠也都已在滬落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