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帶上出租屋大門的瞬間,王亮心里默念:“再見,北京。” “曾經希望在北京安個家,但限購政策讓我措手不及。去年月薪1萬多元,今年從1月份開始月收入不到3000元。”這個叫王亮的山東人,4年前應聘到奇瑞經銷店做銷售顧問。工作1年后跳槽到上海大眾一家經銷店,從銷售顧問做到銷售經理,他的下一個目標是門店副總經理,但現在一切已經無望。“老婆在北京花鄉二手車市場做銷售,現在生意也非常慘淡。我們的收入已沒辦法維持在北京的生活了。” 王亮和他的老婆李麗下一個目的地是山東濟南,去做汽車銷售。 “限購前大家都非常忙,限購后到店客戶太少了。不少同行都要換地方,我身邊幾個銷售經理級別的人都準備到河北或山東。”王亮是從一手車銷售顧問做起的,他說銷售顧問底薪很低,主要靠提成,店里來看車的人極少,就不需要很多銷售顧問了。”李麗是做二手車業務,她告訴記者:“如果要買二手車,也要參與搖號,有了號才能上牌,所以更少人來買二手車了。” 鏡頭拉回到去年12月23日。當天北京公布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即“限購令”,宣布今后北京購車將實施“搖號”的辦法并限制購車數量,即平均每月只發放兩萬號牌。據統計,2010年保守估計北京汽車銷量超過80萬輛,而自限購令出臺后,2011年限購車輛僅為24萬輛。讓汽車廠商和經銷商意料不到的是,參與今年1月搖號的人并沒有去購車,因為一旦搖中號碼,消費者有6個月有效期去購車。目前對于取得購車資格但遲遲無購買行為的客戶并無實質性約束的背景下,爭先恐后去搖號是消費者的一種心態,取得資格后卻持號待購。 不少受訪經銷商表示,目前搖中號的客戶雖然開始陸續看車,但銷量并沒有明顯增長。同時,一些新的不利因素進一步增加了銷售的不確定性。 近日,央行營業管理部公布了“北京市2011年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僅10%的居民選擇未來3個月準備“購買汽車”,較上季大幅下降了7.9個百分點。行業分析師蘇暉(微博) 說,消費者對用車使用環境的顧慮增加,且北京市又開始從4月1日起將三環內非居民區停車費進行上漲,正因如此,京城汽車經銷商已有了明顯變化,一部分品牌正在考慮退出市場;一部分經銷商則正在協商兼并重組。 “我看好二三線市場,那里還有很多空白點。據我了解,在山東濟南,一家汽車經銷店的利潤并不比北京市場低,我回濟南大眾的一家經銷店仍是做銷售經理,工資和北京差不多,但支出少了不少,總體來說還比較滿意。”王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