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車行業:競爭將細分進行到底
進入3月份以來,沉寂許久的國內商用車企業終于有了新動向。3月8日的廣東東莞,東風股份正式發布了高端輕卡凱普特N300;3月21日的上海,上汽集團商用車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其全新品牌MAXUS大通旗下的首款產品直指高端輕客市場。
一南一北,輕客VS輕卡,兩家企業的意圖很明顯,即通過產品發布和業務整合的方式彌補自身短板,進一步向商用車細分市場發力。
與乘用車市場各個細分車型均已經呈充分競爭的態勢不同,目前國內的商用車市場除了重卡領域由少數幾家企業壟斷之外,其余的商用車細分車型依然處于硝煙四起的不充分競爭態勢,這似乎也讓凱普特N300以及MAXUS大通的產品在競爭中突圍而出的機會大增。然而兩者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卻不盡相同。
先看東風凱普特N300,目標直指高端輕卡市場,欲與江鈴、江淮、福田等傳統競爭對手展開正面PK,而其所依仗的優勢正是源自于日產的核心技術,通過對所謂技術先進性的充分渲染來證明自己的高端形象。這也是東風7年前試水高端輕卡市場失敗后痛定思痛摸索出來的全新思路,用國外的先進技術加以本土化改造來迎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問題在于,對于作為生產工具的輕卡而言,性價比似乎比品牌溢價以及所謂的技術領先更能吸引消費者的關注。這一點在重卡市場體現得最為明顯,盡管沃爾沃、曼等重卡產品技術先進,但國內的重汽、陜重汽、福田等重卡企業依然占據國內市場的絕大多數市場份額。因此筆者認為,強調技術領先的凱普特N300能否完成其宣稱的“未來三年50萬臺整車,10萬臺出口”的目標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
再看MAXUS大通,這一品牌的技術取自上海汽車在2009年收購的英國輕型商用車公司LDV,經過2年之久的本土化改造和磨合,MAXUS大通的問世和將于今年7月推出的寬體輕客也代表著上海汽車在商用車領域已經完成了全部布局。
MAXUS大通的寬體輕客產品與東風凱普特系列的不同在于,前者是通過收購的方式完全擁有了相關技術并可以更好地進行本土化改造,而后者只能用“借用”的方式利用日產的技術卻在產品研發方面失去了技術核心的把控能力導致額外成本的增加和性價比的削弱。
此外,高端輕客盡管也歸類為商用車,但畢竟與乘用車消費群體或有重疊,營銷方式可以互為借鑒。對于公認擁有完成的品質保障體系和營銷推廣體系的上汽集團來說,以乘用車營銷的成功經驗嫁接到商用車市場應該同樣有著較大的成功幾率。
值得關注的是,東風凱普特系列和MAXUS大通品牌都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并制定了明確的目標,MAXUS大通將利用英國輕型商用車公司LDV公司在海外市場的良好口碑和銷售渠道來制定出口策略;而凱普特只能通過尋找合作伙伴的方式,為這個幾乎沒有海外知名度的品牌拓展亞非市場的銷售渠道,難度可想而知。
當然,對于汽車企業發力商用車細分市場的努力應該鼓勵,畢竟市場競爭的激烈和產品的愈加豐富對于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