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9日正式掛牌的廣汽吉奧汽車有限公司已經成立了百余天。成立之初的前一百天對于合資公司來說是最為關鍵的一個階段。見微知著,從此時合資雙方的融合進展,不難看出其未來前景。在經歷了合作前的各種傳聞和掛牌之初的熱鬧之后,廣汽吉奧除了年初發布的人事調整公告,很少發出其他聲音。就是在這平靜的100多天里,廣汽吉奧的整合進程無論是在廣度、深度和速度上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推進。
在近日舉行的廣汽吉奧成立100天媒體見面會上,廣汽吉奧總經理繆雪中告訴本報記者,在過去的一百多天,合資雙方在人事調整、產品梳理、十二五規劃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并確定了打造“品質廣汽吉奧”的工作主線。
力破“分權”傳聞
今年年初,廣汽吉奧發布公告,廣汽派曹衛兵、李文英入駐吉奧,分管生產和財務兩大核心部門。一時間業界頗多傳聞,其中流傳最廣的觀點是廣汽派人來抓吉奧的大權。
繆雪中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廣汽吉奧的人員支持遠遠不夠。廣汽培養了品質、品牌、技術上的大批人才,而這正是廣汽吉奧在發展道路上所需求的。他回應稱,廣汽委任曹衛兵、李文英兩位擔任合資公司的副總,正是在原吉奧汽車高層的極力要求下催生的。他說,我們“必須要廣汽派一些經營團隊來加盟到廣汽吉奧。”
他指出,李文英是廣汽本田生產本部原副本部長,在廣本擔任重要角色。他指出目前廣汽吉奧以控制產品質量為主,李加盟廣汽吉奧正是吉奧高層向廣汽方面要求的結果。他介紹道,作為主抓生產的副總,李文英在春節期間就一直奔走于廣汽吉奧位于臺州、杭州、東營的三大基地,從生產工藝、生產流程、供應鏈調整和零部件匹配等多個環節,親自把控產品質量。
繆雪中強調,無論是曹衛兵還是李文英,“都沒有把自己當成廣汽人,原來的吉奧管理團隊也沒有把自己當成"吉奧"人,我們完全是新的"廣汽吉奧"人。我們大家都圍繞著一個目標如何對廣汽吉奧新公司負責。”
他指出“這種融合是非常自然融洽的,也不存在著外界猜測的爭議分歧。”
他還補充道,目前廣汽吉奧正在向廣汽集團申請技術人才支持,大概為十人左右。合資公司方面希望這些人才5月1號之前到位。
吉奧走進廣汽時代
談及合資公司成立一百天以來的感受,繆雪中對本報記者說,“汽車行業是個大制造業,汽車行業里的民企越來越艱辛,這種重組和并購的速度,還會繼續加快。”他指出加入廣汽集團對于吉奧汽車而言是一個機遇。
他指出,作為廣汽而言,廣汽吉奧屬于廣汽一分子。無論是資金、人才,還是技術引進,設備升級,只要廣汽吉奧有發展需求,廣汽必然會大力支持。
他表示,品牌知名度不高一度制約了原吉奧汽車的發展,合資公司掛牌之后,廣汽吉奧無疑在品牌層次有較大提升。而新的合資公司,不僅是產品品質,還在同步推進銷售品質、服務品質的提升。 談及技術支持,繆雪中表示廣汽方面的資源將給廣汽吉奧研究院大力支持,雙方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研究院的投入不菲,所以廣汽吉奧在研究院的投入方面,也是盡可能地想利用好廣汽方面的資源。”
據悉,目前廣汽吉奧規劃的一款城市SUV,預計采用廣汽傳祺的發動機及變速箱。“吉奧原來是個小公司,供應商、經銷商信心不足,廣汽極大增強了大家的信心。”廣汽吉奧品牌總監曾業輝向本報記者介紹,“在年前的供應商、經銷商大會上,原來只邀請了400人,實際來了800人,很多人是主動要求加入。”
繆雪中表示,作為老吉奧人,感受最大的是廣汽帶給新吉奧的品質管控。“不管是我們原來的老產品,還是即將上市的新產品,還是正在規劃中的新產品開發,都要把品質放在第一位。”
曾業輝講的一件事情無疑最能體現這一點。公司接了一個阿爾及利亞5000輛的大訂單,信用證、船只都準備好了,但由于品質尚未達標,公司寧愿承擔改船期的損失,也要推遲發貨。
此外,目前廣汽吉奧現有的整車平臺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吉奧取消了微卡平臺,由原有的五個生產平臺改成四個生產平臺,包括傳統微車、基于轎車平臺的微車、城市SUV、皮卡以及越野SUV,其中,皮卡與越野SUV實現了共平臺生產。
或進軍轎車市場
奧軒G5是廣汽吉奧合作后推出的首款車型,繆雪中也不斷強調奧軒G5的轉折意義,“這是一款轉型升級的產品,它是起點。”據悉,奧軒G5于4月12日下線的同時,原吉奧東營基地將正式更名為廣汽吉奧東營分公司,主要生產SUV車型。
奧軒G5曾在去年廣州車展亮相,但對于此次即將下線的新車,它指出與廣州車展亮相時相比有一些改動,其中包括品質、外觀造型、內飾上的變化。
據李文英介紹,奧軒G5的下線時間有所推延,關鍵是想把產品質量和整體性能提升,“4月12日下線的奧軒G5比之前起碼要提高兩三個檔次。”他還表示,奧軒G5預計定價是12萬元起步,競爭車型有哈弗H5、陸風X8和現代途勝等越野車型。
談及未來是否會計劃生產轎車,繆雪中說了一句頗具玩味的話,他說,“一切皆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