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信息北京3月14日電(記者張遙 章苒)貨物吞吐量位居全球首位的海港浙江寧波-舟山港12日在北京包攬總額達650億元的簽約合作項目,這是中國在長三角地區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金融和信息支撐系統謀求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戰略性舉措。
在12日于北京舉行的簽約儀式上,參與簽約的包括五礦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國電集團、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等26家企業,簽約的20個項目涉及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建設、新能源開發等領域。
作為擁有中國最長海岸線的省份,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在不久前剛剛上升為國家戰略。此次簽約被視為這個新晉示范區邁出的第一步。
根據國務院近日批復的《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浙江省將打造集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金融和信息支撐系統于一體的港航物流服務體系,突出中國在原油、礦石、煤炭、糧食等重要物資儲運中的戰略保障作用。
“這些舉措的戰略目標是,打造亞太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國際樞紐港。”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郭劍彪說。
浙江擁有全長6646公里的海岸線,其中深水岸線占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2010年,寧波-舟山港以6.3億噸的吞吐量躋身世界首位。
“寧波-舟山港一帶區位優勢很明顯。沿海地區的新能源開發資源豐富、穩定,我們對前景很有信心。”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高嵩說。
當日,中國國電集團與舟山市人民政府簽下100億元項目大單,建立年吞吐總量達2000萬噸的大型進口煤炭倉儲中轉基地,并投資建設風電場。
中國通用技術咨詢顧問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重點引進綠色環保和高科技技術的國有企業。該公司與位于寧波的中國塑料城簽訂合作協議,計劃投資100億元整合塑料城里原有的1600多家企業,并建立占地60萬平方米的改性塑料產業園,發展廢舊塑料的回收再利用,建成后年處理加工塑料能力將達到100萬噸。
“沿海地區有優越的地理條件,我們有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的資源優勢,投資合作正好是優勢互補,環保產業也符合當前中國轉型升級的大趨勢。”通用技術公司董事長劉德冰說。
12日簽約的項目只是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投資項目中的一部分。預計全部60個項目的總投資將達到1100億元。集疏運網絡、金融信息支撐系統的投融資合作計劃也正在醞釀之中。
中國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在當天的簽約儀式上表示,浙江的一系列海洋經濟發展舉措正在推動港口發展方式轉變,有利于保障國家戰略物資儲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近兩年修建的杭州灣跨海大橋、舟山跨海大橋等世界級工程將海島與大陸聯成一體,優化了海陸運輸網絡。
不過全球第一大港的吞吐量仍有潛力可挖。以舟山為例,目前港口的單次儲備能力達到1000萬噸,但這僅占港口生產力的四分之一。
浙江省政府方面表示,浙江將充分挖掘豐富的“海洋生產力”,并把海洋經濟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到2015年,浙江的海洋生產總值將突破7200億元。
今年“兩會”上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的“十二五”(2011-2015年)規劃綱要草案指出,要推進海洋經濟發展。
“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的實施,標志著中國經濟發展正由陸域向海洋推進,下一步將繼續加強與亞太、歐盟地區的合作。”參加簽約儀式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