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國產重大技術裝備的自主化進程,加快實現高端裝備制造的進口替代,成為今年兩會期間裝備制造領域的代表和委員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作為機械行業領軍企業的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洪斌帶來了關于加大對國產首臺(批)套高端裝備支持力度的提案。
五大瓶頸制約自主創新
任洪斌說,目前高端裝備的自主創新困難仍比較大,尤其是首臺(批)套高端裝備自主創新中的諸多困難仍需國家有關部門采取切實措施予以支持解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落實依托工程難。高端裝備多數應用于重點工程,項目投資量大,業主責任重;自主創新的首臺(批)套高端裝備缺乏應用業績,用戶為減少風險,不愿嘗試使用。這使落實首臺(批)套自主創新高端裝備的依托工程難,耽誤了驗證國產高端裝備是否過關的時機,減慢了國產高端裝備發展的進程。
用戶訂購和使用首臺(批)套國產裝備的風險缺乏合理分擔。由于國產首臺(批)套高端裝備沒有應用經驗,用戶在使用時的風險大于進口的同類裝備,因此應在風險分擔上由國家有關部門做出一些制度性的安排,承諾由國家交付一部分保險費,承擔一旦發生風險時的部分經濟損失補償責任。但是,目前這一機制尚不完善。
對敢于使用國產首臺(批)套高端裝備的用戶缺乏足夠的鼓勵。目前國家有關部門的鼓勵多停留于精神上,沒有與用戶因支持國產裝備而為國家節約的投資,以及國產設備投入運行后可能獲得的額外收益掛鉤,激勵力度不夠。
對研制首臺(批)套國產化高端裝備,尤其是研發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的高端裝備的單位和人員缺乏有效的鼓勵。研制高端裝備的設備制造企業需付出大量的經費和人力,國家應加大對此類研發活動的支持。
支撐高端裝備自主發展的基礎薄弱,嚴重制約主機的發展。我國高端裝備的核心關鍵零部件制造業的發展長期滯后,水平難以滿足主機配套需求,已成為制約高端裝備自主創新的瓶頸。
適度保護特定高端裝備國產化市場
高端裝備制造業是我國要加快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其發展對我國裝備工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就如何加快培育這一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制高點,任洪斌提出以下建議:
制訂政府采購法(或條例),對特定的高端裝備國產化的市場給予適度合理保護。
對特定的需要加快國產化的高端裝備,如果用戶因使用國產首臺(批)套裝備而發生重大損失,由國家對用戶的損失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償。
用戶使用國產首臺(批)套高端裝備時,應允許其從與進口設備相比所節約的投資,以及該國產裝備投入運行后因成本降低而產生的超額效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獎勵有關人員。
國家對經用戶使用證明獲得成功的國產高端裝備的研制單位和有關個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在“十二五”規劃中,尤其是在“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專項規劃中,有關部門應對高端基礎零部件給予充分重視,加大國家財政資金和相關扶持政策的支持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