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0年底,我國并網風電裝機達到3107萬千瓦,風電吊裝容量躍升至4183萬千瓦,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2010年7月,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工程(10萬千瓦)試點項目并網發電,對推進我國海上風電大規模開發建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并積累了相關技術和經驗。同年9月,江蘇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100萬千瓦)的成功招標,標志著我國海上風電建設已從試點逐步走向推廣。目前,全國已有數十個設計單位具備了承擔風電場工程設計、采購、施工或交鑰匙工程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具有投資、建設、設備安裝和經營管理經驗的風電建設隊伍。
風電發展喜中有憂
雖然近年來我國風電開發利用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相關法規和政策體系也不斷完善,但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統籌規劃有待強化。風能資源的隨機性和風電價格較高的特點,要求加強風電的統籌規劃,在確保國內經濟的國際競爭力、社會可承受能力以及電力系統可消化能力的條件下,積極推進風電發展。
風電機組設備制造研發能力有待提高。我國風電機組制造以引進和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為主,自主研發力量不足,缺乏基礎研究經驗和相關人才。另外,風電機組配套零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水平較低,增加了整機開發的難度;風電機組制造受限于國內零部件配套廠的技術、工藝、設備、材料等原因,國產化設備的質量、性能有待進一步提高。
近海風電發展技術基礎薄弱。我國海上風電發展技術基礎薄弱,風電開發管理體制尚需進一步完善。
風電政策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
突破風電產業發展瓶頸
風電的合理開發和建設,要實現大中小、分散與集中、陸地與海上開發相結合,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實現設備制造自主化,提高市場競爭力,力爭在2020年使我國風電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大規模風電接入電網,可以有效抑制分散風電因地域和資源分布不同帶來的風電場出力波動,對電網穩定運行具有積極作用。近階段,我國重點規劃建設河北、蒙東、蒙西、吉林、山東、江蘇、甘肅酒泉、新疆哈密等八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其他地區因地制宜開發建設風電項目。
優化電源結構,加強電力系統統籌協調發展。風電是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風電發展規劃應與電力發展統籌協調。我國電源結構較為單一,需進一步優化電源結構,合理利用常規水電站的調峰能力,配置一些抽水蓄能和燃氣發電等電源,在加強系統需求側管理的基礎上,統一調配區域內的系統調節能力,為消納風電創造有利條件。
合理選擇風電消納區域。加強風電市場消納研究是當前加快我國風電規模化發展的必然手段,應通過建立保障性的風電消納市場需求,擴大風電輸送和消納區域,提高電網運行技術和管理水平等多種方式,全國風電按照“就近消納與擴大區域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合理選擇風電消納區域。
進一步加強風電規劃和開發管理。國家應加強風電規劃和建設的統一協調,按照有序發展的思路,統籌管理和批復各省年度風電開發計劃,電網部門依據主管部門批復的風電規劃和年度開發方案,落實風電場工程配套電力送出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