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業內消息 |
|
鐵礦石談判機制完全崩潰,指數定價獲全勝
|
【世界機械網】 時間:2011-02-25 來源:本站整理 【收藏本頁】
|
2月24日,剛剛卸任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前常務副會長羅冰生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取而代之的是三大礦山單方面執行的指數定價。
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機制始于上世紀80年代,各國組織鋼鐵企業與全球三大鐵礦石供應商淡水河谷(Vale)、力拓(RioTinto)、必和必拓(BHP)(下稱三大礦山)談判,形成每年一次的長期供貨合同價格。2004年,寶鋼開始代表中國鋼企參與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
羅冰生還表示,國際礦山已不再和鋼廠協商鐵礦石供應價格,只是在漲價前將報價告知鋼廠。
這意味著,中國鋼鐵業已在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中完全“失聲”。
指數定價取代談判機制
短短一年,在中國鋼企眼中還是新興事物的鐵礦石指數定價,已被三大礦山強制性地在中國鋼鐵業全面啟用。
羅冰生告訴本報記者,礦山漲價并沒有事先和鋼企通氣,寶鋼也不再牽頭進行價格談判,針對國際礦商單方面提出的報價,中國鋼廠要么接受,要么不買。
“他們(三大礦山)采取指數定價這種強加于人的定價模式。”羅冰生說。
所謂指數定價,就是以第三方現貨指數為依據定價。目前,國際上比較有影響力的鐵礦石指數有三種,分別是環球鋼訊的TSI指數、金屬導報(MetalBulletin)的MBIO指數以及普氏能源資訊(Platts)的普氏指數。
根據普氏指數方面公布的指數定價細節,以必和必拓為例,下游客戶可以在短期、月度、季度三種定價方式中進行選擇。總的思路是,以協議前一時期(日、月或季)為臨時價格,最終價格則由前期或當期價格決定。
具體來說,如果鋼廠選擇月度定價,企業3月份的協議礦價格就將以2月1日-15日期間的普氏均價作為臨時價格,至2月結束時,再以2月全月的普氏均價作為結算價。
相比淡水河谷和力拓實施的季度定價,必和必拓這位指數定價的“元老級推行者”,已率先將定價周期縮短至月度。
至于淡水河谷和力拓是否會跟進月度定價,羅冰生表示,三大礦山是同一利益體。
自三大礦山實施指數定價以來,鐵礦石價格幾乎一路上揚。今年二季度,中國鋼廠依然難逃“被漲價”命運——普氏能源推算二季度力拓礦價環比將大漲34%,淡水河谷環比將上漲15.9%。
中方指責礦價被操控
國內鋼鐵業質疑鐵礦石價格被操控,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但至今未獲官方機構公開表態。
本報記者從中鋼協獲悉,協會最近進行的一項調研顯示,目前鐵礦石市場存在明顯的價格操控問題。
中鋼協認為,三大礦山正是主要通過操控指數來使鐵礦石漲價,因為指數本質上是一種金融工具。 普氏指數方面向本報記者介紹,普氏指數每天都在尋找最高的買方詢價和最低的賣方報價來評估當天的指數價格。
中鋼協認為該估價方式不合理,理由是普氏指數收集的價格不能保證是最終成交價格,而是一種口頭報價。
原冶金部副部長、中國金屬學會會長翁宇慶對本報記者表示,沒有中國鋼廠愿意接受指數定價。
我國整個鋼鐵行業的利潤不及一家礦山的利潤這一事實,似乎也可以為鐵礦石價格被操控找到證據。
2010年,我國主要鋼鐵企業實現利潤897.15億元,而力拓和必和必拓各自的利潤就為143億美元(合約955億元人民幣)。
羅冰生列舉了這樣一組數據,2010年進口鐵礦石6.18億噸,平均每噸鐵礦石上漲48.51美元,等于全年多付了300.1億美元,按照匯率1:6計算,折合人民幣1980美元,要全部計入鋼鐵生產的成本,單是鐵礦石的漲價幅度,就是中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全年利潤的2倍多。
翁宇慶和羅冰生都認為,中國鋼鐵業進入微利時代的主要原因是鐵礦石價格上漲。
海運費價格走勢也可證明礦商操控市場的強大能量。本報記者從普氏能源獲悉,目前,礦商們普遍采用扣除自有船只海運成本的方式結算離岸價。這意味著,海運費越高,扣除的成本就越多,礦石結算價格就越低。
但即便在鐵礦石價格高漲、鐵礦石運力緊張的局勢下,國際航線運費卻始終低迷。
目前,中國鋼企正寄希望于海運費談判降低鐵礦石價格,但沒有礦商愿意調高海運費。
誰來保護中國鋼鐵業
正是在行業普遍質疑礦商操控價格的背景下,代言我國主流鋼鐵企業利益的中鋼協,發出了“用外匯儲備換取資源儲備”的呼吁。
羅冰生對本報記者表示,鐵礦石作為我國鋼鐵行業的重要原材料,應該納入國家戰略儲備體系,以調節供需關系。“國家應該將大量的外匯儲備置換為我國目前需要的資源儲備。”
中鋼協的人士還向本報記者透露,在即將召開的“兩會”上,我國鋼鐵業代表將提交“建立鐵礦石國家戰略儲備”的提案。
但目前,該建議尚未處于討論階段,遠未形成實踐基礎。
除了建立戰略儲備,中鋼協解決鐵礦石問題的思路依然是建立原燃料資源保障體系。
具體措施包括,堅持“走出去”戰略,加大權益礦比重;穩定提高國內礦礦產量;規范市場秩序;繼續做好進口鐵礦石代理制和進口鐵礦石流向的管理工作。
此外,通過區域和全球性的整合要形成大型和特大型鋼鐵企業的步伐在明顯加快,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強鋼鐵企業的議價權。
羅冰生認為,指數定價不會成為長久的定價機制,市場總會有“風水輪流轉”的時候。
|
免責聲明:
|
|
1、本文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