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過去的2010年,中國內燃機工業總產值預計將突破3000億元,總產量將突破7300萬臺,總功率將突破13.5億千瓦。作為“十一五”的最后一年,2010年整個行業的發展質量明顯提高,并高于行業規劃的預期目標。
日前,本報記者就內燃機行業“十一五”期間取得的成績和“十二五”規劃的展望,采訪了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邢敏。他自信而堅定地向記者表示,“十一五”期間,內燃機全行業滿足了汽車、工程機械、鐵道內燃機車、船舶、內燃機發電設備、大型農業機械等工農業和交通運輸領域發展的需要,為國民經濟各行業發展提供了新型節能環保動力;在“十二五”規劃期內,全行業將重點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的轉變和調整。
2010年產銷規模創新高
2010年,在車用內燃機領域,納入統計范圍的68家國內汽車發動機企業,累計生產發動機1690.9萬臺,同比增長27.44%;銷售1702.59萬臺,同比增長29.73%。其中,納入統計的25家柴油機企業,累計生產柴油發動機393.55萬臺,同比增長25.03%;納入統計的43家汽油機企業,累計生產汽油發動機1296.58萬臺,同比增長28.19%。
談到內燃機工業2010年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邢敏認為,一是政策效用持續體現,產銷同比增長創歷史新高;二是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滿足市場需求,新產品產值增加幅度大;三是節能減排產品市場需求量激增,帶動國三、國四產品的市場投放量增加;四是重點企業的重點產品供不應求,部分產品形成賣方市場,重點企業的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車用發動機自供率滿足了90%以上的市場需求。
在取得一系列數據指標的同時,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方針,中國內燃機工業在轉變發展模式、調整產業結構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在制造企業規模發展的組織結構方面,通過資本、資產兼并整合等多元化形式,行業內組建形成了規模優勢的企業集團,與配套主機廠建立了多種形式的戰略聯盟,由此打造出了一批市場占有率高、市場競爭力強、具有國內國際知名度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通過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內部結構和經營機制發生了科學的變化;結合產品結構調整,發展了系列產品平臺,縮短了研發周期,加快了結構調整和行業發展的步伐。同時,區域經濟跨行業、跨地域、跨所有制企業重組步伐加快,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獲得長足發展。
另一方面,隨著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內燃機工業區域經濟結構發生積極變化,產業梯次逐步形成。內燃機工業特色產業帶、工業園區發展較快,如江蘇、浙江小動力規模之大,山東、廣西重型動力之強,產業集聚效應已愈發明顯,形成了產業競爭力的地域特色。
“十二五”重點開展四項工作
對于2011年內燃機行業的經濟運行預測,邢敏表示,從汽車、工程機械、農用機械等重點用戶的走勢看,我國內燃機市場總體上還將延續平穩較快發展態勢,政策重點將繼續向節能減排、自主創新、動力多元化傾斜。他預計,今年內燃機總產量將按8%~10%的幅度增長,總產量約為7800萬臺。其中,車用汽油機增長率為10%,車用柴油機增長率為11%,低速貨車、通用小汽油機增長率為10%,摩托車用汽油機增長率為5%,其余產品增長率為8%。
邢敏認為,我國內燃機工業具有實現重大變革的后發優勢:一是國家已將發展節能與新能源動力,實現能源多元化、動力多元化,列為我國科技與經濟戰略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當前世界制造業正在向中國轉移,內燃機工業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加快培養自主創新能力,將中國由一個內燃機生產、消費大國變為技術強國、制造強國,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三是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為中國內燃機工業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至于2011年乃至整個“十二五”期間內燃機行業的工作重點,邢敏表示,全行業將集中精力在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更加注重節能減排的技術開發工作、更加注重改革開放與自主創新、更加注重人才培養四個方面下功夫。
在轉模式和調結構方面,“十二五”期間,中國內燃機工業要不斷提高企業生產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全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真正把保持行業平穩較快發展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機統一起來,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在節能減排方面,從“十一五”的發展看,內燃機工業雖然未被列入高污染重點行業,卻承受著節能與減排的雙重壓力。目前,我國內燃機工業與內燃機制造先進國家相比,燃油耗還普遍偏高,排放指標更是落后約兩個等級。為此,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將牽頭組織企業繼續探討更高水平節能減排技術并實施綠色制造,提升行業的整體技術工藝水平,承擔起行業的社會責任。
在自主創新方面,目前我國雖然已成為內燃機制造大國,但是自主創新能力依然薄弱,可持續的基礎和綜合競爭實力仍與大國地位和形象不相匹配。對此,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將引領企業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加強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的提升,進一步探討行業相關共性技術的發展,實現關鍵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突破。
邢敏強調,要用高新技術促進與提升制造技術水平并舉,持續不斷地提高傳統內燃機的節能、減排功效。他分析,從內燃機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看,近期傳統內燃機仍然是熱效率高的動力機械。比如,我國內燃機的熱效率從過去不到20%提升至汽油機超過30%、柴油機超過40%、先進柴油機超過50%,得益于包括控制系統、增壓系統、尾氣處理系統技術的研究應用。從新一代汽車動力技術發展看,最新的缸內直噴電控技術、高壓共軌燃油噴射技術、各種高效排氣后處理技術的應用發展,將在降低發動機重量、提高功率密度和節能減排方面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此外,加快對自主品牌乘用車配套動力的自主研發,也是擺在內燃機全行業面前比較緊迫的任務之一。由于我國汽車工業是從商用車開始發展的,乘用車配套動力的自主研發尚處于起步階段,對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特別是轎車的發展形成掣肘。邢敏表示,在國內轎車市場外資品牌占有率居高不下、自主品牌轎車海外出口迅猛增加的情況下,聯合產、學、研各方力量和各種社會資源,加速開發自主品牌乘用車發動機,同時加快乘用車柴油化的進程已迫在眉睫。
|